缺口達200萬人的「民工荒」為大陸春節開工的重要問題,如何解釋這波「民工荒」的形成,諾貝爾經濟學家阿瑟.劉易斯的「劉易斯拐點 (轉折點)」提供貼切解釋,成為年後的顯學。
金融海嘯時,工人擔心無薪假、擔心失業;春節長假結束,經濟回暖,訂單增加,長三角、珠三角許多企業卻煩惱找不到工人。而且缺工問題可能不只在大陸沿海,很多人不禁要問,為什麼會出現「民工荒」?
經濟學家劉易斯認為,在二元經濟結構中,在剩餘勞動力消失前,社會可以源源不斷地供給工業化所需要的勞動力,同時工資還不會上漲。
直到有一天,工業化把剩餘勞動力都吸納乾淨,此時若要繼續吸納剩餘勞動力,就必須提高工資水準,否則農業勞動力不會進入工業。這個臨界點就叫做「劉易斯轉折點」。
大陸不是現在才討論「劉易斯轉折點」,珠三角從2006年就開始出現「民工荒」。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從「劉易斯轉折點」和「人口紅利」角度研究後提出,中國的勞動力供給正面臨了「劉易斯轉折點」的到來。
蔡昉進而得出這個結論:「享受了20多年人口紅利的經濟增長,面臨著由這種紅利即將消失帶來的發展模式的轉型」。
蔡昉剛提出上述觀點時,在大陸經濟學界和人口學界引起爭議,但2010年開春,民工荒越演越烈,而且似乎不是一時可解決,「劉易斯轉折點」是否即將到來?「人口紅利」是否即將枯竭?成為學者專家討論焦點。
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汪小勤在「第一財經」頻道「每日經濟新聞」中指出,大陸目前還有1億左右的剩餘勞動力,等待轉入非農產業,中國只是逐漸逼近劉易斯轉折點。
常在大陸媒體財經專欄發表評論的經濟學博士傅勇今天在「新聞晨報」撰文指出,這波民工荒不僅缺技術和管理人員,也缺普通勞工;不僅沿海,內地企業招工也出現困難;缺工荒有成為常態之勢。從這些特徵,他認為「用工荒不會是一個暫時現象,中國的勞動力市場上真的出現了某種轉折點」。
無論認為轉折點是逼近或即將到來,大陸專家對於「大陸經濟面臨重生」倒是有共識。傅勇認為,劉易斯轉折點總體來說是一個積極現象,到了這個階段後,中國普通工人的待遇才能真正逐步改善,而且將開啟消費拉動經濟時代,有助總體改善中國的經濟結構。
汪小勤說,民工荒讓許多企業對民工的態度慢慢改變,改善工人福利成為許多企業的選擇,加強技術工人的培訓日益受到重視。
這波民工荒的發生,可以說大陸經濟發展過程中長年以低工資、低福利競爭的結果,總體來說或許應該稱為「民工權利荒」。問題爆發不見得不好,因為正好可讓大陸各界必須面對勞動力價值問題,而這不也正是20年前促成臺灣經濟轉型的動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民工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