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今年人大會議週五開幕,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稱,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政府、監督政府。但當局被指言行不一。據報,中宣部剛下達通知,對媒體一系列議題設立禁區,而日前發起的、13家媒體「共同社論」的北京《經濟觀察報》高層受到整肅,社長兼總編輯遭嚴重警告,副總編輯受記過處分,而負責起草該份社論的副主編則被解雇。
大陸當局大舉封殺週一曾就戶籍制度問題發表共同社論的13間大陸媒體。香港《明報》報導,該13間媒體老總及所屬的省委宣傳部門都被訓話,有部分媒體更收到上級的文件通知,禁止在兩會期間採訪及報導有關戶籍新聞,如果違反會立即查辨,記者亦會被革職。多家參與發表共同社論的報刊主編拒絕接受採訪及評論事件。
《經濟觀察報》總編輯劉堅對自由亞洲電臺證實收到有關部門警告,但不願意進一步評論。他說:「這個不行,不可以,現在已經收到警告了,不能說了,好吧。」陝西《華商報》的主編周懷中,透過秘書拒絕接受採訪。她說:「這個我們不能接受採訪,我問過(主編)辦公室了,沒辦法接受採訪。」
報導又指大陸一些網站接到當局下令,將13家媒體發表的社論、相關的論壇及博客刪除,又禁止網站轉載。
熟悉內情的北京大學經濟學夏業良稱,13家媒體社論:「其實來源還是周永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一個講話(內容),他們以為這是戶籍改革的一個重要依據,所以媒體這樣做了。」
13家大陸媒體,包括南方都市報、經濟觀察報、重慶時報、都市時報、華商報等,在週一聯合發表共同社論,敦促北京政府明確戶改時間表,並質疑現行的戶籍政策不僅造成城鄉居民不平等地位,更限制中國公民遷徙的自由,這一政策明顯違背了憲法精神,不過隨即受到當局打壓。
傳媒評論人凌滄洲認為,社論的內容特別在兩會期間較為敏感,當局擔心失去控制媒體的權力。他說:「13家聯合社論這種方式,是當局不太認可的,覺得這超出他們控制的範疇,擔心引起連鎖反應。」
實際上,1958年實施迄今的「戶口登記條例」與今年鬧出的民工荒,以及大陸普遍重視的收入分配調整、社會保障、增加就業與城鎮規劃等問題都有密切相關。
對大陸許多城市的「外地人」而言,工作、結婚、銀行開戶等,都需要戶籍證明和身份證,沒有戶籍就是黑戶,限制了進城的人口原應享受到的住房、生育、社會保障和交通等大量福利。
農民工到城市謀生一輩子,到頭來還是農民,等將來退休後,每個月領取的社保基金只有人民幣55元,擁有城市戶籍的職工則有1100元,其他像農民工子女在城市就學,除非父母自願多付一筆「贊助費」給學校,否則入學沒門,等栽培好的子女好不容易畢業後,也卡在戶籍出身問題而無法在城市順利就業。
武漢大學畢業的張凡在北京找到一份年薪17萬元的工作後,她拒絕了,理由是這家公司不能保證提供北京戶口,沒有北京戶口張凡就不能領取北京市的養老保險,將來的護照和准生證也會有問題。
夏業良稱,十年前已傳出將來廢除戶籍制改為戶籍登記制,唱了很多年的高調,到現在都沒有落實。現在說的一套,做的一套,感覺差距太大了。
溫家寶在「兩會」上的報告,戶籍改革也隻字未提,僅淡淡以「我們要讓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變為城鎮居民,也要讓農民有一個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帶過。
- 關鍵字搜索:
- 13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