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中國網民「輿論監督」不容小覷
中新社報導,中國傳媒大學今天發布「2009中國網路(網路)輿情指數年度報告」指出,當前中國網路輿情呈現出「熱點多、涉及面廣、持續性強、社會影響增大」等特點,網民把社會問題「曝露」在網路上,形成民間輿論的集散地,網路「輿論監督」對現實社會、尤其是官方施政的影響日益加大。
這份由中國傳媒大學「網路輿情研究所」發布的報告也指出,當前社會實情與網路輿情間的互動格局正在形成。大量案例研究顯示:網民對重大社會事件網路輿情的貢獻率為59%;在79%的重大新聞事件中,網民積極評論對媒體增加報導量具有推動作用。
2009年發生的湖北巴東鄧玉嬌刺官案、上海「釣魚執法」(孫中界斷指)事件都是網民和媒體共同推動,促使弱勢者權益最終獲得平反。
報導說,這一份中國首份權威網路輿情指數報告也披露,中國網民去年最關注的8大焦點問題依序是:反腐倡廉、房價問題、就業問題、戶籍制度、養老保險、食品安全、醫療保險和交通安全問題。
這份報告也分析網路論壇發帖內容指出,「高房價」成為最受百姓關注的話題,網民普遍認為房價過高,輿論主要矛頭指向中國房地產行業現狀不盡人意,亟待改善,而高房價在一定程度上又抑制消費者購屋意願。
報告透過對2009年網路焦點事件分析發現:對國家重大事件,中國網民及輿論態度多以正面評價為主;經濟類話題容易成網路媒體報導焦點;「反腐倡廉」訴求成為網民主要呼聲,網民在一定程度上分享反腐維權的話語權(發言權);論壇、博客(部落格)消息往往能引發轟動性效果,因應網路輿情的不同態度帶來的結果也會迥異,「順應民意可緩和輿情,如果回應欲蓋彌彰則較事件本身更易引爆輿論。」
對於大陸網民如何看待行政執法機關的公信力?報告分析發現,媒體及民眾對政府通報中所呈現的具體案情「選擇性失明」、不予採信,這是政府公信力流失的表現,但另一方面也凸顯網路輿論監督力量有盲點。
報告也指出,經濟政策、政治議題、民生問題、腐敗等問題往往成為觸髮網路輿情的導火線,但是「網路惡意炒作」和「輿論監督失控」更是值得警惕問題。
- 關鍵字搜索:
-
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