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創業的故事 Google如何掙錢?(圖)
有人開玩笑說,從布林(Sergey Brin)和佩奇(Larry Page)的名字上,就能看出他們的人生會通過Page Rank給這世界Bring驚奇。當六歲的小布林因其是猶太人身份而在蘇聯遭受歧視時,這段模糊的童年經歷決定了人生最艱難的選擇……
由於在數學上的傑出天賦,賽吉.布林(Sergey Brin)在斯坦福大學直接攻讀電腦專業博士學位。一九九五年夏天,在給一群準備來斯坦福讀博士學位的學生們當嚮導時,布林與拉瑞.佩奇(Larry Page)相遇了。奇怪的是兩次相遇,所談話題的觀點基本上都是相反的,然而這並沒有影響兩人在技術上的合作。
一九九八年八月底的一天,兩人當著Sun聯合創始人安迪.克托斯海姆(Andy Bechtolsheim)的麵點擊了幾下滑鼠,就獲得了後者十萬美元的投資。一九九八年九月七日,Google在美國加州郊區的一個車庫內正式創建了。
這個被稱為「佩奇位階」(Page Rank)的演算法,與傳統的搜索理論大不相同。以前人們認為,某個關鍵字在一個文檔中出現的頻率越高,該文檔在搜索結果中的排列位置就越顯著,而佩奇位階則反過來採取了民主選舉的辦法:一個網頁的重要性取決於它被其他網頁鏈結的數量,特別是一些已經被認定是「重要」網頁的鏈結數量,每一個鏈結都是一張價值不等的「選票」,所獲選票的總價值將決定誰將被安置在最重要、最顯赫的位置上。無疑這一演算法是最公正的,任何人都無法用錢來換取更高的搜索排名。
然而,如何在全球巨大的網際網路系統中找尋出所有鏈接數量呢?十多年的發展使網際網路已從數千萬個網頁發展到數千億個網頁,紛繁複雜的網站已經構成了龐雜的虛擬世界,靠什麼樣的計算機來完成這些運行呢?
當時任斯坦福大學校長的約翰.亨尼西(John Hennessy)是一位頂尖的電腦科學家,他很欣賞Google在計算機軟體、硬體領域都能獨樹一幟,處於領先地位,於是他加盟成為了Google公司的董事。
人們很難想像,谷歌天文數量級的運行,卻是在一臺臺非常普通簡單的個人電腦上完成的。Google用其特有的軟體和連線方式,將十萬臺如同烤麵包機一樣普通的家用電器鏈接起來,一臺壓一臺地碼放在與冰箱尺寸相當的支架上,雖然貌似土法上馬,但沒有哪家公司能擁有比Google更強大的計算處理能力。面對全球每天四十多億次的免費查詢要求,Google的「家用電器們」總是默默的運轉著,從不偷懶。
不作惡的信條
當Google首席執行官施密特第一次聽說Google的信條是「不作惡」時,還以為只是一個笑話,直到有一天在一次新產品戰略討論上,一位工程師插話說:「那是在作惡。」於是所有被Google重金聘來的專家們,不再討論技術問題,而是討論道德和倫理,那個產品也最終被取消了。
在Google價值觀裡,用戶的受益比自己賺錢更重要。一天一位工程師建議說,只要在搜索結果中增加贊助商鏈結的小圖像,就可每年產生八千萬美元的額外廣告收入。佩奇反問說:「我們賺的錢還不夠嗎?」布林接著說:「我看不出它如何提高了我們的用戶體驗。」於是這個提議被拒絕了。
在「不作惡」原則指導下,Google善於放棄,他們從不接受烈酒和槍械的廣告,其首頁也簡潔乾淨得特別。布林和佩奇還用公司1%的股本和收益成立了Google基金會,發展可再生能源、預防疾病和促進政府提高治理透明度。
遵守用戶至上
作為資訊銀行,Google把用戶的信任放在首要位置。二零零六年一月的「谷歌股災」也許能說明這點。
從二零零五年夏天起,美國司法部一直要求Google提供某一週內所有鍵入Google的搜索關鍵字,並要求Google從其資料庫中提供一百萬個隨機選擇的網址,理由是網路充斥色情內容,危害未成年人。美國其他搜索引擎,如雅虎、微軟等都按要求向司法部提供了相關資料。
然而谷歌認為,用戶的隱私應當受到保護,提供色情內容的搜索並非出於Google的本意。Google被司法部告上了法庭,其股價在一天內暴跌8.5%,創下公司上市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然而最後Google勝訴了,Google只交了資料庫中五萬個搜索結果鏈結位址,並沒有向司法部提供很多用戶查詢資料。
Google如何掙錢?
有趣的是,雖然Google自認為是家工程技術公司,但它同大多數媒體公司一樣靠廣告賺錢,而Google本身從來沒給自己做過一次廣告,它全靠的是市場口碑,人傳人這樣普及開來的。
初次接觸Google的人會納悶:所有Google的優質服務都是免費的,它靠什麼賺錢呢?二零零四年,連華爾街的專家們都警告投資者要與Google保持距離,然而投資宗師比爾米勒(Bill Miller)卻獨具慧眼,「其他人的恐懼、不確定和懷疑心態,致使股票的售價被定在了非常合算的八十五美元,而公司的實際股票價值應在兩百三十億美元。」
讓米勒欣賞的另外一個競爭優勢是Google的品牌知名度。在人類歷史上還沒有另外哪家公司能夠這樣不費吹灰之力的獲得國際認可,而且Google數以百萬千萬計的合作網站體系,也是別人很難複製的優勢。全球大大小小的網站都爭先恐後的在自己網路上發布Google提供的廣告,Google事實上成為全球網路廣告的總代理商。Google慷慨地與合作網站分享這些廣告的收入,因此這些公司非常希望Google能夠成功,因為這意味著它們也能從中受益。於是在米勒的指示下,萊格-梅森公司在IPO時投下巨額資金,購買了超過四百萬股Google股票,事實證明米勒是有眼光的。
公正、客觀的搜索結果
Google歷來把搜索結果的客觀公正當成立命之本。一個典型故事就是在二零零四年四月,當在Google輸入「Jew」搜索時,一個激進的反猶太仇恨網站「Jew Watch(猶太觀察)」出現在搜索結果的顯著位置上,結果引來強大的抗議。布林說:「作為猶太人,我當然也感到被羞辱,但搜索結果排列的客觀性是我們最重要的原則。」後來Google在存在爭議的網頁上新增了一個提示:(Offensive Search Results)「有爭議的搜索結果」,並給出Google搜尋政策的解釋:「我們搜索結果的產生完全是客觀的,不受Google工作人員的信仰和喜好所影響。」
Google奇蹟=?
在每天競爭都十分激烈的計算機行業,如今谷歌的行業地位如何呢?最近eWeek網站列舉最具代表性的十款Web網路應用服務,谷歌明顯搶佔了五個優勢席位,這其中包括Google搜索、Google Docs、Gmail電子郵件、谷歌閱讀、YouTube視頻分享網站。
無形中人們經常把Google和微軟加以對比。施密特在招攬人才時曾說,Google是全世界最好的工作場所,而微軟是個衰老的巨人,其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作為行業競爭對手,Google憑藉自己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基本構架,開發出很多免費軟體,用戶在編輯檔、發送郵件、分享資訊和列印檔時,不再需要 Windows和Word這兩項微軟王國的黃金產品。然而二零零五年微軟總裁比爾蓋茨評價說:「Google現在還是一家完美無缺的公司,無論股票價格如何,你都可以購買,穩賺不賠。我們也曾經有過十年這樣的蜜月期。」
與微軟咄咄逼人、用盡全力摧毀對手的掠奪者形象所不同的是,Google的「不作惡」座右銘,讓它在人們心目中成為好人,人們常說,Google沒有真正的敵人。對此,谷歌前總裁李開復深有體會。他從微軟中國總裁跳槽到谷歌時,雙方對人的態度令他感受很深。
李開復曾以數學等式來表達他的感受:「年輕的自由+透明度+新的模式+普通大眾的利益+對信任的信仰=Google奇蹟。」至於為何他在干滿一屆任期後,無論總部如何挽留都毅然決然地離開,這裡面就有很多因素了,誰能在中共的地盤裡過輕鬆的日子呢?
- 關鍵字搜索:
-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