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經濟界熱議中國高投資、低消費的經濟結構,有許多專家學者提出了刺激消費、提高消費率、轉變經濟結構的辦法。要保持中國的中長期可持續發展,就要使投資率和消費率維持相對合理的比例關係。
當然,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投資率和消費率會體現出不同的比例關係,各個階段的比例關係其實是市場經濟自身選擇的結果。筆者試就中國的真實消費率做一探討。
一是商品房究竟應該算消費品,還是投資品?
中國CPI組成部分包括房租價格,而商品房價格是不計在內的。有說法認為居民消費價格反映的是居民用於消費支出的物品和商品的價格變動,而購房在統計裡是作為投資來統計的。
就中國國情來說,商品房銷售後大部分還是居民自住用房。用於衡量消費水平的重要指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不但未計入許多居民服務消費項目,諸如教育消費、醫療消費、文化娛樂消費等,也沒有計入居民自用住房消費。退一步講,即使商品房銷售額中有一部分投資性購房行為,這些投資用房也多用來出租形成最終消費,並沒有作為資本形成總額進入生產領域。在美國,CPI將房價納入其中,權重約40%,房產被列為消費品而不是投資品。因此,是否將購房行為列入消費,是我們考量消費率時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
2009年中國商品房銷售額近4.4萬億元。根據初步測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約33.54萬億元,商品房銷售佔國內生產總值約13%。很顯然,將房產列入投資品,投資率上升13%,消費率下降13%;列入消費品,消費率上升約13%,投資率下降13%。統計口徑的不同會得出不同的數據。
二是淨出口因素的調整。
由於GDP=投資+消費+淨出口,對於一個經濟體而言,即使投資和消費保持了適當的比例關係,但由於淨出口的大幅上升,會拉大消費率的基數,使消費率的增長趕不上GDP的增長。
筆者認為,對於中國這樣的貿易順差大國,計算消費率時把淨出口因素考慮進去,可以更客觀地衡量我國投資與消費的配比關係和產能利用率狀況。
以2005~2009年數據進行粗略估算:2005年底外匯儲備餘額為8189億美元,2009年底外匯儲備餘額為23992億美元,考慮其間匯率波動調整因素,同期外匯儲備增加約合人民幣12萬億元,其中FDI約合人民幣3萬億元左右,因此同期累計淨出口額大致匡算人民幣9萬億元。200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182321億元,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初步測算335353億元,同期GDP累計約100萬億元。該期間累計淨出口額約佔同期累計GDP9%。
所以,大致匡算,考慮淨出口額致使基數增加的原因,真實消費率會有約9%的調整因素需要考慮。
三是我國的產能水平究竟是真正過剩還是相對短期的過剩?
經常會聽到說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煤化工、平板玻璃等產能遠遠大於真實需求,所以調結構首要的就是調整這些產業的產能。為什麼在西方成熟經濟體,幾乎聽不到產能過剩的消息?而在中國這樣的新興經濟體,卻屢屢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以上所謂的過剩產能也有民營經濟的成分,難道不管地方政府也好,民營資本也好,動輒做幾億元、幾十億元的投資前,就沒有好好研究過行業的總體供需水平嗎?當然,如果是地方政府的投資行為,或有推高地方GDP、吸納就業、突出政績的考慮,但資本的本性就是追求回報,資本決策時(包括民營資本)並不是盲目的,自有其本身的邏輯。
在市場經濟大多數時間裏,對於大多數產品而言,基本上都是供過於求的,正是這種局面才可以保證最有效率、最有競爭力、最有成本優勢的企業脫穎而出。在市場經濟中,某個項目該不該建,某種產品是多是少,就像股票市場裡某只股票是高估了還是低估了,是該漲還是該跌一樣,其最終結果只能由市場中的各個主體進行充分博弈和競爭後產生。因此,與其試圖對經濟進行人為定性和定量的判斷,不如建立一個良好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和環境,解除相關管制,給民營資本平等的參與機會,同時讓國有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經濟中自由的、理性的、非行政指導下的主體,讓其完全按照市場規則進行經營決策。
中國人均收入現在排在世界100名之後,中國還有上億人有購房、購車的需求,中國還有不少吃不飽、穿不暖的貧困人口。到農村看看,到廣袤的中西部看看,就會瞭解中國的潛在內需有多大。因此筆者認為,中國所謂的產能過剩只是一種短期的、暫時性的過剩,是一種嚴重的結構過剩,是一種服務對象定位錯誤的過剩。
四是誰動了我國居民消費這塊「乳酪」?
經濟學裡的消費概念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我國稅負在世界各國中雖不是最高的,基本處於中上水平,但是與別國不同的是,我國重要基礎行業基本被國企壟斷,百姓的實際負擔要遠大於現有稅負水平。比如說金融產品的定價被國有商業銀行壟斷,土地價格被壟斷,汽油價格被壟斷,菸草價格被壟斷……居民在消費這些產品時,往往要付出比完全競爭狀態下高得多的價格。即使有的壟斷企業已經上市,但其絕對股權仍由政府持有,居民難以享受到因壟斷而帶來的相應資本收益。
過多資源向政府轉移最大的弊端就是資源和財富使用的低效率。稅收的收繳和撥付要消耗成本,政府對市場的過多干預也要消耗行政成本。另外,國有壟斷企業的低效率也為人詬病,低效率則意味著資源和財富的浪費。
五是經濟的增長僅僅靠消費的拉動而產生嗎?
從經濟學意義上來講,消費只是對財富生產結果的使用,消費是財富的消耗過程,並不是財富產生的來源。沒有一個家庭是靠拚命花錢致富的,沒有一個國家是靠過度消費而變強的。美國有龐大的消費市場,那是因為美國財富生產得多的緣故,很多人把這種因果關係顛倒了。筆者以為,所謂刺激消費,並不是鼓勵大家超前消費和盲目消費,刺激消費的著眼點應是解決沒有消費能力的人的消費問題,這涉及國民財富的分配問題和縮小貧富差距的問題,是一項艱鉅的工作。
總而言之,對消費率的解讀要從多角度進行,刺激消費的核心是國民財富分配體制問題。我們不但要關注GDP的增長,更要關注全行業盈利的增長(GDP的質量問題),一個國家累積的盈利水平是衡量國家存量財富水平的關鍵。中國的經濟結構和經濟效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生產要素諸如資本要素、勞動要素、資源要素在很大程度上還受到約束和管制,解除這些約束和管制的過程,就是經濟源源不斷進行內生性增長的過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