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研究員尹中立認為中國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標是實現住房制度的市場化與貨幣化,該目標於2000年基本實現。隨著住房改革的完成,城市居民的住房消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商品房市場化改革的11年政府和企業通過住房從居民手裡拿走了10萬億財富。如果繼續下去,消費佔GDP的比例會逐漸下降。
財政部發布詳細的2009全國土地出讓收支基本情況,全國土地出讓收入為14239.7億元,增長43.2%;其中用於廉租住房支出187.1億元,佔1.5%。即使按土地出讓淨收益4000億計算,廉租房支出佔土地出讓淨收益的比重也只有4.67%,杯水車薪。也難怪廉租住房根本沒有走入市場。
據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消息,4月9日國土資源部向社會公開發布《2009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調控和監測司司長劉隨臣對《2009 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作簡要說明。公報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批准建設用地57.6萬公頃,比上年增長44.6%,其中交通、水利、能源三項批准用地佔批准用地總面積的48.7%;土地出讓總價款為15910.2億元,比上年增長63.4%。其中,招拍挂出讓價款15098.5億元,佔出讓總價款的 94.9%,比重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
公報顯示,我國建設用地供應總量增長較快,住宅用地佔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的比重達到24.1%。全國重點城市綜合地價呈平穩上升態勢,35個主要監測城市綜合地價增長率為5.66%,其中商業、居住、工業地價增長率分別為5.54%、8.63%和2.04%。
與此同時,全國財政收入中房地產稅收佔比也越來越高。據財政部統計,2009年,土地增值稅、耕地佔用稅、契稅、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五項稅種合計增收 1155.51億元,對稅收總收入增長的貢獻為21.8%,比上一年度增加11.5個百分點。加上房地產營業稅和房屋轉讓個人所得稅,全年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的稅收增收額所佔比重超過35%。如果考慮房地產對銀行信貸和建築業等相關行業的拉動,這一比重將更高。
然而與此同時,房價之高已嚴重背離最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雖然有很多低收入群體通過拆遷改造完成了住房改善需求,更有很多居民農民通過拆遷改造得以致富。但是,還有更多的消費者,特別是城市產業工人、80後新進入城市就業群體、已經融入城市的農民工等等階層的住房夢基本沒有實現的希望。眾多的80後失去了一直以來的幸福感,就業和生活壓力已經使得很多80後朋友們失去了幸福生活的信心。這是十分令人憂心的。
自《蝸居》播出後的很多文章,我都在努力讓80後的朋友們明白奮鬥的可貴,面對高房價,不去千軍萬馬擠獨木橋,以理性的生活態度面對生存的壓力。但是我們能感覺到的是對於住房問題他們不可放棄的追求。而從老一輩到80 後一輩兒的不理性需求佔上風的情況下,即使出臺嚴格的宏調政策,市場又重現搶購潮,也重現了房價的暴漲局面。
市場並非是由投資投機性需求決定的,真正決定市場的,最終還是剛性需求。特別是80後結婚分戶的需求,這是我們根本無法迴避的。沒有了剛性需求,也就沒有了投資於投機需求的炒作,這才是市場應有的規律。
而且,投資需求對於新增進入城市的80後群體(包括大學生和農民工),都是十分有利的,沒有投資需求,家家戶戶只擁有一套房產,在租賃市場極為不完善,政府更沒有大量的廉租房、經濟租賃房上市的情況下,選擇市場化租賃是無奈之舉,但是也解決了剛剛進入城市不穩定工作時的居住問題。
在房價迅猛上漲的情況下,出現了蝸居人群、蟻居人群以致選擇逃離北上廣,甚至新近出現的膠囊公寓,80後的生存狀態特別是居住狀態,與日益發展提高的普遍生活水平差距也越來越拉大。這是80後幸福感缺失、80後的生存信心缺失的主要因素。而且他們的父輩經歷的是收入水平極低的計畫經濟時期,絕大多數80 後的父輩們就業遭遇很大困難,失業率居高不下,而50、60年代的下崗再就業遭遇更大難題。即使80後想啃老,他們的父輩也沒有什麼可啃得了。
GDP與財政收入的增長、居民總收入的增長與80後群體關係不大,提高80後群體的普遍收入水平難度極大,原因在於80後群體的就業中,私企成分較高,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等等穩定收入的就業與眾多的80後群體無緣。而就業的壓力,工資增長的幅度無疑是最小的。
那麼,在商品房房價上行局面很難遏制的局面下,租賃房建設需要政府與財政的大力支持,保障房重點轉移至無產權的廉租房,擴大享受廉租房居住至新增城市的農工和農村大學生就業群體,是全社會必須要重視的。
改善居住不要忽視80後群體。
- 關鍵字搜索:
- 杯具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