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五一」「五四」來去靜悄悄(組圖)

 2010-05-04 04:1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紀念五一勞動節,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行了巡遊。(AP圖片)


在澳門,有近千名市民舉行示威遊行,並與警察發生衝突。(AP圖片)

四青年節,按照規定,14-28歲年齡段的年輕人能享受半天假。但對很多年輕人來說,這個規定形態虛設,很少有人停課停工半天,去過青年節。青年節和剛剛過去的五一勞動節差不多,「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新中國」成立後設立的諸如五一國際勞動節,五四青年節,三八婦女節等節日,由於其傳遞的政治信息,正在被刻意淡化,而取而代之的是對傳統節日的隆重紀念,如清明、端午和中秋等。

五一國際勞動節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五一節前夕強調中國工人階級是「黨最堅實可靠的階級基礎,是社會主義當之無愧的領導階級」,但是香港科技大學社會學教授丁學良說,那就像對農民說中國是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國家一樣,純粹是政治笑話。他還說,工人不僅不是領導階級,現在他們連被誰領導都不知道。

雖然五一節這個「全世界勞動人民的共同節日」在西方許多國家並非法定的公共假日,但那裡勞工組織、左派組織和其他抗議組織都會在這一天走上街頭,舉行大規模遊行集會,慶祝勞工力量,顯示團結。丁學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恐怕是世界上禁止工人組織起來慶祝五一勞動節的屈指可數的幾個國家之一。

五一節源於美國芝加哥的工人大罷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20多萬工人為爭取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流血鬥爭,終於取得了勝利。而中國在120多年以後才制定了《勞動合同法》,對工人的薪酬和休息權利作了一些規定。但對中國的很多藍領和白領工人來說,按時下班,8小時工作制,仍然是難以企及的奢望。

五四運動和民主

五四青年節始於1919年開始的學生抗議運動。在當年的5月4日,北京學生走上街頭,抗議不平等條約。抗議學生要求懲罰被認為出賣國家的曹汝霖等官員,焚燒了趙家樓胡同的曹公館。按理「火燒趙家樓」應該算是最早的「打砸搶」或「反革命暴亂」。

現在有喜歡反思的翻案學者說「火燒趙家樓」是五四運動的污點。是否是污點不好說,但北洋政府的警力不夠是顯而易見的,那時候斷然沒有現在的武警和防暴警察,北洋軍閥也沒想到用戒嚴部隊。

青年節旨在弘揚「五四精神」,也就是強調個性解放、民主與科學精神。官方的宣傳還說,五四精神還包括反帝反封建,還說五四運動首次喚醒了中國工人階級,使他們作為中國政治舞台上的一支獨立力量顯示力量。

據丁學良說,所謂五四精神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民主」,這是時下犯忌的政治詞彙,特別是在1989年六四事件以後。官方迴避的做法令那些做學生和共青團工作的幹部左右為難,丁學良說,這是因為中國的青年人,老年人和中年人都一樣,都沒有選舉權。

傳統的「復興」或「復辟」

自2008年起清明節成為中國的法定假日。增加的國家法定假日還包括端午節和中秋節。近年來的節假日改革似乎顯示了這麼一種趨勢,就是1949年後的階級、革命這類概念不斷被淡化,代之以炎黃子孫、傳統。

丁學良認為這是因為「新中國」設立的政治節日傳遞的信息在眼下中國的公共生活中得不到回應。而傳統節日,主要是漢族的節日,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主要是受海外華人影響。

不過也有人反對把漢族傳統節日做「國假」。湖南作家張一一認為清明節始於古代帝王的「墓祭」,並非民間的節日傳統,屬於封建迷信。另外他還指出,用漢文化背景的清明節以「國假」形式強加給非漢民族,是對他們的不尊重。

中秋、春節、清明和端午被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中秋也是國家法定假日。關於中秋的起源,說法不一。漢族同胞過中秋吃月餅的時候,很少有人知道,對許多蒙古人來說,中秋是紀念「八月十五殺韃子」(朱元璋的反元起義)。

不過丁學良說,中國法定的傳統節日基本是漢人的節日,裡面的確存在民族差異的問題。但確立少數民族節日作為法定假日也有立法程序上的困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BBC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