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將領侯鎮邦的屈辱死亡(組圖)


常德會戰

侯鎮邦(1890-1951)字靖臣,號守一、守愚。作為常德戰役中最後收復常德的滇軍新11師師長,侯鎮邦將軍是宣威片區一個很有傳奇色彩的人物。

侯鎮邦將軍當年在民族危難時挺身而出,投入腥風血雨、艱苦卓絕的戰鬥中,抵禦日寇侵略,為了國家為民族的存亡而拋頭顱灑熱血,然而卻在1951年家鄉土改中被槍斃,以如此屈辱的方式結束生命,這是很多抗日將領相同的命運!


雲南「二、六」政變-得龍雲賞識

侯鎮邦於1890年生於雲南宣威縣灰硐村,尋常巷陌,寒微門第。十八歲那年婚事受挫,負氣從軍。1921年底,侯鎮邦在擁唐繼堯回滇與顧品珍軍的戰鬥中有功,升任盧漢部下營長。1927年,在雲南「二、六」政變,龍雲(中華民國時期滇軍將領)逼唐繼堯去職逐鹿雲南省主席的過程中,侯鎮邦再次顯示出突出的軍事才能而得龍雲賞識,旋即升任團長。

抗日收復常德-授予青天白日勛章

1937年7月,抗戰軍興,滇軍擴編。侯鎮邦因才幹出眾並得龍雲賞識被任命為該軍第一旅旅長。後因崇陽之戰戰功,直接調升軍部參議並晉升少將。之後參與指揮了奉高戰役以及著名的第二次、第三次長沙大會戰。侯鎮邦因戰功調新十一師師長並晉升少將,重新獲得兵權。

1943 年11月2日,日軍集中六個師團共11萬人發動常德會戰。在日軍優勢兵力的攻擊下,中國軍隊節節敗退。軍長魯道源令蕭本元所部新十師、侯鎮邦所部新十一師赴常德,立即反攻。日軍佔據之德山三面環水,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又兵家必爭。日軍以為中國軍隊沒有艦船不敢從水上進攻,臨危受命的侯鎮邦反而利用日軍這一自大心理,在陸路主力強攻的同時,令部隊出其不意隱蔽巧渡沅江,搶佔主陣地,德山很快收復。德山的收復是整個戰役的轉折點,很快,侯鎮邦率新十一師乘勝突入常德城從日軍手中收復了常德。
關於侯鎮邦新11師收復常德之過程,有截然不同兩版本,但不管怎麼說,常德的最後收復由侯鎮邦新11師完成是沒有爭議的。
日本投降後,侯鎮邦被授予青天白日勛章並在南昌參與日軍受降儀式。

厭倦戰爭 卸甲歸田

日本一投降,隨著和談破裂,內戰烽煙再起。1946年,侯鎮邦奉命率部進攻安徽宿縣中共八路軍佔區。事實上,他和所有的軍人一樣,對綿延不絕的戰爭深感厭倦。蔣介石對雲南政府的改組使他心存疑慮,國民黨軍隊的損兵折將,令他在新的戰爭對手面前信心大減。此時的侯鎮邦,內心消極而苦悶。

1947年,侯鎮邦被削去兵權,同時委以國防部高級參議虛銜,已是明升暗降。他佯裝受命,於赴南京履職途中秘密改道,潛回昆明。年底,在激烈的內心衝突與彷徨中解甲歸田,回到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灰硐。

1948年底,侯鎮邦回昆明治病期間,盧漢曾勸其出山,委以保安司令部高級參議之職。侯鎮邦婉拒提攜, 再度回宣。「九.五」暴動後,原國民黨六十軍暫二十一師師長邱秉常時任宣威縣長。受邱之托,侯鎮邦以自己和盧漢等軍方高層關係,上下交通打點,要得大量軍火至宣威。但邱和中共早有接觸,過往甚密,而上述武器則很快到了中共游擊隊手中,對於正缺軍火的游擊隊來說,算是雪中送炭。

人生以最屈辱方式結束-土改中被槍決

在「不革命即反革命」的歲月,解甲歸隱,獨善其身之路顯得過於天真而迂闊,注定走不通。腥風血雨中,土地改革運動如火如荼。歸去來兮的侯鎮邦終於1951年被虹橋土改工作隊灰硐民兵押回灰硐並很快「公審」。

在那一場由土改工作隊主持的「公審」(也就是過去所謂的「群眾揭發批鬥大會」)中,侯鎮邦最後被民兵槍決,終年六十一歲。罪名包括「鎮壓紅軍」、 「反革命宣傳」、「敲磕百姓,魚肉人民,貪污人民血汗」等等。入土時,侯鎮邦僅身著內褲一條。

心性善良 不識王寇厚黑術

龍雲說「先生高山景行,讓人念茲在茲,先生勤勞節儉。初為千夫之長,不呼奴使婢,曾令龍雲感動。已是萬人之上,猶念農人之不易,路見稻粱,躬身必拾,鄰里歷歷在目;先生平易謙和。微服還鄉,力戒前呼後擁。未至村口,下馬牽行,老少一見如故;先生不卑不亢。上敢逆朝中九頭鳥,下不欺村野三尺童。數度婉拒高位顯爵,須大智大勇。驚世駭俗,宴請長工苦力,則須惻隱情懷;先生身浮宦海,心如明鏡。以善良心,度難測腹。本居江湖名利場,不識王寇厚黑術。故禍由此起,悲從中來。」

公元2000年10月8日,宣威市人民法院作出「平反」裁定。針對當時土改槍殺侯鎮邦一事,裁定屬於「錯殺」。但殺人者居高臨下給被殺者「平反」,卻是對被殺者的更大侮辱,在整個共黨制度未改變的情況下,錯殺與平反仍舊不斷上演著!

看中國首發 轉載請註明

本文留言

作者李瑩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