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在中國科協召開的今年第五期「中國科協科技期刊與新聞媒體見面會」上,中國科協公布了中國科學院完成的一項betway体育手机网 調研成果稱,中國具有不同適宜程度的耕地後備資源約8億畝。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張甘霖透露,這些耕地後備資源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黑龍江、吉林、遼寧、陝西、河北、廣西、山東和江西等省區。(5月28日《第一財經日報》)
中科院給了我們一個動人的消息,新發現了8億畝耕地後備資源,佔現有18億畝耕地的將近一半。不過,張甘霖解釋說,在8億畝具有不同適宜程度的耕地後備資源中,約4.8億畝處在濕潤與半濕潤區,約佔現有耕地資源的26.9%。雖然這些耕地後備資源具有不同適宜程度,但並不意味著這些土地都有開發的適宜性。
即然大多數耕地後備資源都不能開發,這些所謂新發現又在忽悠誰?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為什麼早不公布晚不公布,偏在國家打壓房地產這個節骨眼兒上公布調查結果?它這只能給我們留下這樣的印象,現有的18億畝耕地可以大肆的佔用了,因為新發現的耕地後備資源可隨時作為補充。
況且,中科院新發現這這8億畝耕地後備資源數據與2006年中國土地勘測規劃設計院調查的數據有較大差異。土勘院的調查報告稱,「十五」期間,中國全面完成了耕地後備資源調查、坡耕地調查。調查顯示,全國耕地後備資源總量為1.13億畝,其中可開墾1.071億畝,可復墾0.06億畝。
兩者的數據竟然相差如此之大。也就是說,中科院此次調增了6.87億畝。不過,兩家科研機構的調查還是有共同之處,即新發現的耕地後備資源絕大多數都在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且土地質量差。其中內蒙古、新疆、寧夏的耕地後備資源佔全國的一半以上,山西、陝西、甘肅佔到一成以上。這些地方均存在著乾旱缺水、鹽鹼、風沙、低溫嚴寒等一種或多種限制因素,且限制強度較大,生態環境脆弱。
其實,不管是中科院新發現這8億畝耕地後備資源的數據也好,還是土勘院1.13畝億數據也好,都只能是「望梅止渴」,其對中國糧食安全意義不大。只不過,讓我們多了一份擔憂,這些新發現的耕地後備資源數據深究起來,還是極有「重磅」意義的,中國長期實行嚴厲的土地政策,會不會因為這一數據的公布而有所鬆動,各地大力發展招商經濟和房地產發展而導致的違法佔地行為會不會愈演愈烈。
眾所周知,中國土地資源的特點是「一多三少」,即絕對數量多,人均佔有量少,高質量的耕地少,可開發後備資源也很少。中國雖然擁有遼闊的版圖,但其實是一個不具有耕地優勢的國家。此前,中國一直將18億畝耕地視為嚴格的土地紅線,物以稀為貴,土地資源的緊張也催生了房價的大幅上漲。
自1987年12月,在深圳敲下了中國土地拍賣的第一槌,邁出了土地走上市場化的歷史性一步。20多年過去了,土地超過了石油、鋼鐵、煤炭等,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升值最快的一種資源。有分析認為,在經歷一段城市快速擴容期之後,中國將迎來三大高峰:人口高峰、城市化高峰和工業化高峰。三大高峰必然會帶來耕地的非農化高峰,這對有限的耕地形成了強大的壓力。
據有關數據顯示,1998年至2008年,中國非農建設用地以年均17.78萬公頃的速度佔用耕地,造成耕地數量的銳減。按照年均17.78萬公頃的建設佔用耕地的速度來預計2015、2020年由於城市化帶來的耕地減少累計量分別為160、250萬公頃。因此,國內要增收糧食不可能靠擴大面積、擴大規模來實現,而只能寄希望於提高單位畝產量。
現在,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保住已有的18億畝耕地。因為這18億畝耕地是一條的最低保障,就像貧困家庭的最低保障線,就像一個人的最低溫飽線。至於中科院公布新發現8億畝耕地後備資源數據,其真實性本身就令人懷疑,因此,我們對這個數據不必過於認真,權當是數字遊戲而已。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哪裡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