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二○○九年九月風光上臺,成為終結自民黨王朝的歷史人物,而其領導的內閣亦獲得近七成的支持,顯現當時社會對鳩山內閣的殷切期待。
然而,鳩山首相卻誤判民意,不將施政的重點置於日本選民所企盼改革的經濟與社會福利上,兌現《政權公約》中諸多經濟、社福政策的承諾,卻在「美日同盟」上大做文章,試圖推翻前朝與美國間所達成之《普天間基地遷移協定》。其實,「普天間基地遷移」的翻案無助於美、日對等關係的展現,其間鳩山內閣的替代方案一再遭美國拒絕,最後被迫重回美、日二○○六年協議的基礎,過程僅再三凸顯美、日外交談判中的非對稱性實力,徒令日人認知民主黨所謂的「對等的美日關係」僅是「黃粱一夢」。
鳩山首相誤判情勢的結果不僅造成其內閣支持率跌破二成,亦令民主黨陷入執政的困境,七月的參議院大選該黨須背水一戰。社民黨退出執政聯盟後,民主黨為首的執政聯盟在參議院僅有一二二席的脆弱過半(過半一二一席),而一般預料,處於低迷狀態民主黨難以再創參院大選佳績,維持目前的席次,選後民主黨須另覓其他志同道合的政黨,重組聯合內閣,否則日本政局將再陷「扭曲的國會」之困境。
鳩山首相「至少將普天間基地遷往縣外」的承諾跳票後,黨內已出現逼宮聲浪。對參院大選,鳩山雖仍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企圖心,但黨內外恐無人認為其能率民主黨強渡關山,腹背受敵的鳩山內閣上臺未滿一年,但已露「政權末期現象」。
民主黨為重拾日本選民的信心,極可能在參院選前陣前換將,「中繼」的菅直人可望提早上班,收拾殘局。選後的民主黨勢必調整路線,而民主黨若要爭取公明黨、奮起日本、新黨革新等保守勢力的支持,其政策亦須朝中間偏右的方向修正,同時將施政重點置於經濟、社福領域。
面臨高齡化、少子化衝擊、經濟百廢待舉的日本,無力在「美日同盟」上與美國討價還價,日本民主黨政權應已認清惟有在內政上做出績效,贏得多數民意的支持,始能在外交上堅持理念,重拾美國對日本的信任,爭取美國的尊重。積弱不振的內政將導致日本外交出現災難性的結局—美國對日外交將非「繞過日本」,而是形成對日本安全戰略極為不利的「拋棄日本」。若參院選後,民主黨依然故我,將難逃民意的撻伐,坐失再造日本的良機。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美日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