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高校畢業生人數的增長遠遠快於白領職位的增長速度。天之驕子們一度設想大學學歷就等於高薪就業機會和舒適的住房,如今只能像成千上萬的蟻群一樣湧入IT商業圈附近的「貧民窟」,以方便他們找到此類工作。這一新的雄心勃勃的人群被稱為「蟻族」,因為他們對工作機會的渴望,並願意擠在一起,忍受惡劣的生活條件。中國的新的「底層白領」建立起了一種親密的聯繫,源於他們一起奮鬥,想要趕上中國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遷。(美國《新聞週刊》,攝影:Mark Leong)
22歲的趙新長(右,音譯),遼寧省朝陽市人,去年7月從北大青鳥培訓學校畢業。他希望找到一份每月3000元人民幣(約440美元)的工作。他的朋友岳春陽(左),21歲,來自河北省張家口市,正在尋找編程類的工作。(美國《新聞週刊》,攝影:Mark Leong)
每個工作日上午,蟻族們走出自己的房間,坐公交去北京的上地和中關村科技區,這些地方是找工作或專門銷售低端電子設備的場所。(美國《新聞週刊》,攝影:Mark Leong)
一輛開往上地和中關村的公共汽車上擠滿了乘客。由於這些到達IT核心區的路線常常是如此擁擠,政府還僱用了「推手」,將乘客推上公共汽車,達到空間的最大化利用。(美國《新聞週刊》,攝影:Mark Leong)
唐家嶺的牆壁上張貼的廣告「週轉」很快。一張學習Java編程的技術學校的海報很快被周圍廉租房,和空調維修的小廣告覆蓋了。(美國《新聞週刊》,攝影:Mark Leong)
早上,蟻族們在他們去往上地科技園的途中路經百度的總部,這是中國最流行的搜索引擎。(美國《新聞週刊》,攝影:Mark Leong)
網吧,蟻族和當地居民去那裡打遊戲,看電影和視頻聊天。(美國《新聞週刊》,攝影:Mark Leong)
30歲的張祖亮(中),2001年從江西農村來到北京,現在工作於聯想旗下的一個科技公司。他25歲的弟弟,張齊(右)去年來北京投奔他,現在一個軟體教育培訓學校進行一個為期4個月的培訓。他們的堂兄,張敬亮(左),27歲,現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在一個列印店做兼職。(美國《新聞週刊》,攝影:Mark Leong)
一堆Java編程學習書籍。(美國《新聞週刊》,攝影:Mark Leong)
蟻族們從中關村科技區的上地科技園回家的場景。(美國《新聞週刊》,攝影:Mark Leong)
村裡市場電線和光纖下的攤販,蟻族們在這裡購買時蔬。他們大部分住的地方有寬頻,卻沒有冰箱。(美國《新聞週刊》,攝影:Mark Leong)
唐家嶺曾經是農村,現在卻蓋起了很多沒有外裝飾的難看的水泥建築。灰濛濛的房屋內部都是些面積16到20平方米的單間。村民在這裡建房的主要價值就在於地理位置,靠近北京的IT工業園。(美國《新聞週刊》,攝影:Mark Leong)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