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葉檀:房地產貸款政策被誤讀?

 2010-07-13 14:2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房地產市場處於膠著期,房地產政策同樣處於膠著期。房地產政策傳聞,使得市場一天一驚。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部主任秦虹澄清,「第三套房不放貸及沒有社保人員限購政策可能退出」的消息純屬誤讀。7月12號地產股的大漲,靠的就是三套房放貸的強心針,難道市場真的誤讀了房地產的未來?

市場很理性。就是秦虹主任不澄清,三套房貸款放鬆也是現實。據媒體報導,杭州、上海、南京等城市各銀行悄然改變此前「原則上暫停發放」的做法,重新「開閘」第三套房貸。以杭州為例,前不久一些銀行出臺了三套房貸款細則。其中,對於第三套房,銀行大多要求首付5.5成,利率以基準為基礎上浮15%-20%。而上海對於二套房貸認定也開始「適度寬鬆」,在實際操作中以「認貸」,而不是三部委明確規定的「認房」作為認定標準。

為什麼大家認定房地產政策會略有放鬆?無非是因為有前車之鑒。2008年房地產調控成效斐然,不料2008年爆發的金融風暴,使得緊縮變成了刺激,造就了前所未有的房地產價格井噴奇觀。以往的數次調控無不無疾而終。這說明,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與內需,銀行的利潤與房地產貸款緊密相聯。

如今上半年的宏觀經濟數據出臺在即,到目前為止的預測是,固定資產投資與GDP略有下降是大趨勢,一些企業已經為了資源產品的下挫付出了真金白銀的代價。這些企業的遊說能力不容小覤。並且,上半年上市銀行如願在資本市場融到了300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又有實力開始大手大腳對外貸款尋求下半年的業績了。這就是所謂的銀行吃飯行情。

目前中國經濟雖然不至於大落,但領先指標等顯示有微落的趨勢,加上銀行放鬆貸款、房產稅只聽雷聲不見雨點,大家抓緊機會享受房地產上市公司短期反彈的成果,在投機市場實在是再自然不過的邏輯。

房地產市場的膠著同樣反映了中國經濟改革艱難。雖然有關方面試圖將民間資金引入實體經濟領域,但高高在上的行業壁壘、模糊不清的產權機制與獎勵投機者的錯誤激勵機制,無不促使資金進入投資領域。不要說民間資金,就是央企的一多半也大踏步進入房地產市場,而地方政府除了投融資平臺之外,最積極的就是成立產業基金,成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如此一來,還有多少資金願意留在實體領域打拼?

事實上,銀行的投資性住房的個貸按揭,從來都是各行爭奪的優質資產,是貸款中的香餑餑。當然,銀行也清楚一旦房地產市場真正轉入熊市,房地產資產可能大幅折價。但機構對未來的風險總是漠然,對現實的收益總是不能做到無動於衷。看著其他銀行通過房貸獲得業績,那些在資本市場補充了資金、那些存貸比還有空間的總是心痒難熬。目前房地產信貸被控制,是監管層強大壓力下的不得不然,一旦壓力稍有放鬆,反彈的動力將十分驚人,下半年的信貸20%流入房地產,就可能達到8000億元之巨。

表面上,銀行給自己提供了金色的安全降落傘,對於第三套房,銀行大多要求首付5.5成,利率以基準為基礎上浮15%-20%。槓桿比率只有一倍,利率上浮,既安全又能盈利,何樂而不為?所有阻止銀行在房地產貸款領域擴張的,恐怕會被貼上反市場的標籤。之所以如此低的槓桿、如此高的利率,仍然可能讓房地產價格反彈,只能說明,目前一些企業與個別人手中積壓的資金太大,從農產品、房租可以看出,未來隱性通脹壓力在增加。這是房地產價格反彈的溫床。

銀行放鬆二、三套房信貸的本質是,銀行是否應該支持投資性購房,銀行是否應該開闢符合中國經濟發展方向的盈利之道。如果銀行無法跳出目前的融資——放貸、擴張——再融資的惡性循環,不僅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調控難以見成效,就是中國的金融改革也難以收效。

市場對於房地產政策的誤讀,源於其本身的曖昧不清。出於理智的考慮,我們願意相信,中國此次房地產調控不可能出現大幅逆轉。

註:此文剛寫完,看到住建部與銀監會堅持國十條的表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