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美國ABC 電視臺的晚間新聞講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說是有一個小男孩、我們就叫他Tim好了,上小學三年級了,一直有閱讀困難,他的語文學習當然就跟不上進度。老師、家長想了各種辦法,學校也給Tim提供了特別輔導,但是效果不顯著。
後來了,Tim參加了一個教育輔導項目,要求他每個星期有好幾天放學以後要去當地的圖書館和巴謝爾一起讀書。兩個好朋友單獨相處在一個房間裡,一起挑選要讀的書。然後,Tim就高聲朗誦給巴謝爾聽。
幾個星期過去了,Tim剛開始結結巴巴的朗誦變得越來越流暢,他讀的書難度也越來越大了。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不用說Tim的閱讀能力當然就越來越強了。 Tim說,和巴謝爾一起讀書讓他有安全感。因為他朗讀的時候,不用擔心有人會批評他,也不用擔心別人笑話。Tim說,巴謝爾是一個願意傾聽的好朋友,他非常感謝巴謝爾的陪伴與幫助。
那這個「巴謝爾」是誰呢?原來巴謝爾是一條經過特別訓練的狗。在Tim唸書的時候,巴謝爾就會靜靜地陪伴在他身邊,甚至趴在他的腿上、豎起耳朵、不加評判地、耐心地聽Tim朗讀。
就這樣在巴謝爾的伴讀下,Tim讀完了一本又一本的書。他增強了學習閱讀的動機,養成了閱讀的習慣與興趣。有了這個基礎呢,Tim對閱讀就不再畏懼,他當然進步就很快了。
據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一個研究顯示,這個和狗一起閱讀的特別項目效果很不錯。參加項目的孩子們在與狗一起閱讀了十個星期以後,他們的閱讀成績都提高了12%;而沒有參加項目的對照組的孩子們,閱讀成績卻沒有任何變化。
研究人員還說,除了提高了閱讀能力以外,參加項目的孩子們在學習上還表現得更為積極主動、更加自信。這種個性上的積極變化又會進一步幫助孩子們取得更好的閱讀成績。
不過呢,聽眾朋友們千萬不要誤以為這個研究僅僅是告訴我們孩子們和狗一起閱讀能夠提高學習成績,和誰一起閱讀其實並不是關鍵。關鍵是孩子的伴讀,無論他是父母家長、還是教師輔導員,都要對孩子有足夠的耐心,要把伴讀當成一項常規活動來進行。
通常孩子們閱讀的時侯是沒有陪伴的。老師給學生們佈置的作業,父母會督促孩子完成,但卻很少有家長有機會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陪伴他。有一些家長倒是經常會花時間坐在孩子身邊監督,也會讓孩子唸書給自己聽。但是大多數家長或者老師在聽到孩子念錯字、念得磕磕絆絆的時候,都會忍不住去糾正或者批評孩子。
受到批評多了以後,孩子的學習動機就會減弱,對犯錯誤、挨批評的恐懼就會影響他們正常的認知。他們就會把學習當作一個負擔,當成一個令人痛苦的過程。很多所謂不愛學習的孩子們,就都是這樣被造就出來的。
我覺得這個研究結果向我們展示的是無論給孩子伴讀的是誰,都要努力做一個好聽眾。要允許孩子犯錯誤,也要給孩子機會去自我糾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奧侃德說過,無論是語言發展也好、閱讀寫作也罷,對於孩子們的學習,我們首先要強調過程流暢性,然後才是學習結果的準確性。
也就是說在孩子讀書的時候,要先讓孩子能夠順暢地、大膽地、快樂地把自己的書讀下來,不要一開始就計較孩子讀的每一個字是不是正確、是不是字正腔圓。一本好書孩子是會閱讀好多遍的,所以他會有好多機會去慢慢提高自己閱讀的準確性。
說到讀書、讀好書,我在這裡再給家長們提幾個有助於提高孩子閱讀能力的建議。首先呢,是要讓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家長可以利用孩子晚上上床後、入睡前的十幾分鐘、二十分鐘,給孩子讀一本書、念一個故事,形成一個睡前閱讀的好習慣。通過這樣的每日一讀,孩子不僅能夠學到很多知識,更主要的是通過常年的培養,讀書變成了孩子不可或缺的生活習慣。
孩子要多讀書,更要讀好書。可是,現在大多數的家庭還並不富裕,家長們不可能經常大量地為孩子購買圖書。要解決這個書源的問題,就需要家長們有一些創造性了。家長們可以經常帶孩子們到圖書館去借書、到書店去流覽圖書,還可以幫孩子與同伴們建立起一個圖書交換網,和其他的孩子互通有無。
還有呢,家長們在為孩子選讀閱讀材料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多樣化。除了為孩子選擇中外經典書藉以外,還要需要注意讓孩子跟上迅速發展的時代變化,拓寬孩子的眼界。所以除了看書以外,家長們也不妨為孩子訂閱一些適合他興趣和水平的報刊雜誌,使孩子對新事物保持一顆好奇的心。
(文章只代表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作者審校)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關於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