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社科院一位專家稱,CPI上行不能完全等同於通貨膨脹。水、電、燃等價格改革是導致CPI增長的主要原因。物價上漲不能全怪寬鬆的貨幣政策,應正確選擇貨幣政策,不可貿然改變。
8月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5%,環比上漲0.6%,創22個月以來的新高。8月CPI上漲3.5%。綜合來看,農產品的價格上漲對新漲價的因素貢獻了70%左右。而且,基於當前的負利率以及預期,CPI近期仍將徘徊在3%左右的水平。對此,某些官員和專家或許覺得不以為然,CPI上行怎能和通貨膨脹畫等號呢?但筆者認為,該輪物價上漲絕非農產品漲價表面顯示的那麼簡單,其背後的動力是持續的經濟高增長。因此,對8月份CPI創22個月以來的新高,決不能停留在對農產品價格上漲推動的這樣一個認識上去,作為政府官員和政府智囊的專家絕不應該坐在書齋裡「縱論歷史」。
物價攀升再度成為社會各界的敏感話題。老百姓這兩年對經濟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物價上漲。8月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5%,不僅創下年內新高,也是自2008年11月份以來的新高。中國食品消費佔全部消費的權重基本在35%以上,而發達國家卻不足20%。從老百姓的經驗看,往年這樣一個收穫的季節,瓜果蔬菜雞鴨魚肉的廉價會讓人不好意思討價還價,但今年呢?糧食同比上漲12%,鮮菜同比上漲19.2%,豬肉價格環比上漲了9%,鮮蛋上漲了7.5%,就連大蒜、生薑、綠豆很多民眾都「望塵莫及」。
事實上,CPI漲幅去年底以來就持續走高,在今年2月份達到2.7%的高點超過了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居民實際存款利率由正轉負。CPI在8月份達到3.5%後,居民一年期定期存款實際貶值達到1.25%。換言之,我們存1萬元,一年後縮水就超過125元。從這個層面來說,通貨膨脹自我強化已勢在必行,絕不會因為某些專家或者官員「拍胸脯」和「解釋」就消失。由於物價持續上漲,特別是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漲價幅度最大,很多民眾已經形成了很強的通脹預期。
當然,對於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創22個月以來的新高,我們可以「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但無論使用何種分析邏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我們不能忽視通脹的惡果,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更有責任警惕因物價上漲所可能帶來的通貨膨脹。事實也勝於雄辯。上世紀90年上半期,中國曾遭遇嚴重的通過膨脹,至今老百姓還心有餘悸。對此,達官顯貴無需揹負歷史責任,專家學者也無需揹負歷史責任,投機者更不需要揹負歷史責任。但是,通脹的惡果卻最終由普通的民眾來忍受。
油價漲了,水價漲了,蔬菜漲了,更別提房價和金價了。日前,某國內著名財經網站對普通市民進行了一項「你認為通脹離我們多遠」的調查,結果顯示,51.9%的投票者認為通脹早已開始,且已處於中期;有42%的投票者認為「即將開始,離我們不遠了」;只有6.1%的人認為「不會到來」。因此,我們必須對未來可能來臨的通貨膨脹高度關注,未雨綢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還要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