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說話」的中國大學校長:從八股到八卦(組圖)

一貫嚴肅的大學校長院長們紛紛變身小瀋陽,開學典禮大有演變成脫口秀之勢。學生們喜歡瀰漫開學典禮上的幽默感,公眾也樂見越來越多「會說話」的校長。校長變身的背後,我們的大學發生了什麼變化?這樣的變化算不算一種進步?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在2010年開學典禮上。「根叔」的致辭引領了大學校長們的新潮之風。(CFP/圖)


北大的校長愛唱歌。前校長許智宏和現任校長周其鳳,都喜歡在新年聯歡會上唱唱流行歌曲。(CFP/圖)

校長一開腔,公眾就笑了。

在剛剛過去的開學季裡,大學校長的開學典禮致辭突然成為公眾的關注焦點,原因很簡單,校長們似乎變了腔調:

笑點的確不少:

「我相信很多新生入學後不久就會有抱怨,抱怨復旦的住宿條件差,前不久的暑假,天氣很熱,我在網上看到很多抱怨的帖子,稱要把校長綁架到學生宿舍去,看看能活幾天。」「學校辦公室的同志在為我準備演講稿時提供了這樣的一個材料,說是網路上有一則民間人士為廈大撰寫的招生廣告,廣告稱:‘她是985+211,不斷電,不斷網,不禁校園親熱;免費米飯,免費礦泉水,公費醫療;師生和諧;言論寬鬆;5A級校園,國際化辦學,國防前線;面向太平洋,氣候適宜,氛圍浪漫,靚仔一片,美女如雲。請認準代碼10384,歡迎報考廈門大學!」「會讀書,就要努力把‘成都理工’讀成‘麻省理工’;就要努力把一所大學讀成兩所甚至更多;就要努力把德智體美讀得無一偏廢;就要努力把男生讀成文質彬彬,女生讀成知性端莊;就要努力把自己讀成無論張口還是抬手,都讓人分明看出你讀過大學。」

三段開學典禮的致辭分別出自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成都理工大學文法學院院長陳俊明。

一貫嚴肅的大學校長院長們紛紛變身小瀋陽,開學典禮大有演變成脫口秀之勢。學生們喜歡瀰漫開學典禮上的幽默感,公眾也樂見越來越多「會說話」的校長。校長變身的背後,我們的大學發生了什麼變化?這樣的變化算不算一種進步?

校長「新風」:從八股到八卦

今年7月,李培根在華中科大的畢業典禮上,把近年來的網路熱詞來了個大串燒:打醬油、俯臥撐、哥呀姐的,貫穿整個典禮致辭,讓校園內外雀躍不已。人們因此親切地把李培根稱為「根叔」。

要說上面幾位校長模仿根叔,可能冤枉了他們。廈大的朱校長在2007年的開學典禮就說過希望每個同學在廈大四年能再長高3厘米,令媒體驚呼中國的校長變了;那一年北大法學院的開學典禮上,院長朱蘇力也詩意大發,演講題目就是通感修辭的好例證:「你聽見陽光的碰撞」。

校長們換個方式說話,確實不是從今年開始。不過,這不妨礙把根叔冠為大學校長一代致辭新風的代表人物:

其一,論堆砌潮流用語的功力,根叔確實登峰造極;

其二,論對排比修辭的參悟,同行中人難出其右。正如一位聽過他今次開學演講的學生所言,如果沒有排比,「質疑」兩個字不可能出現82次。

其三,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根叔致辭和其他感性平易的校長發言一樣,都有過去的校長講話無法比擬的效果,那就是,學生樂意聽。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奇葩開。根叔式的發言風靡大學校園:

北大校長周其鳳在畢業典禮致辭中引用臺灣歌手周傑倫的歌詞:「送你離開,千里之外,你無聲黑白。」與華中科大的根叔相對應,北大的學生們現在把周校長稱為「鳳哥」。

南開校長饒子和則以流行語態提醒學生們重視學業:「挂科可以補考,人生只有一次。」

而在此之前,北大前校長許智宏因為在校園新年聯歡會上演唱流行歌曲《隱形的翅膀》,而被冠名「許爺爺」;人民大學的校長紀寶成也以諸多親近學生的舉動而被親昵地稱為「紀寶寶」。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對校長們的「新潮」發言滿意。以根叔火爆網路的2010畢業致辭為例,同樣有華中科大的學生表示,除了對根叔擅長排比句式印象深刻,也沒聽明白校長的講話對自己的治學之道與人生之路有何啟示。

深圳大學校長章必功在致辭中說:「你要堅信,人海陌生,質地溫暖。只要你能夠與人為鄰、與人共舞,社會上就有許許多多的熱心人等你結識、等你合作」。這段頗為溫暖的演講卻被網友們評價為「高中作文範文」──當年廣東高考作文題目即為《與你為鄰》。

在親切與歡笑之後,校長們還表達了些什麼?這的確成了一個問題。1980年代的武漢大學老校長劉道玉即對這一代新風表示了憂慮。他說,這是從一種套話走向了另一種套話,實不可取。原來那套,八股生硬、官腔十足;現在這套,濫發情感、浮誇輕佻,做這樣的致辭,「有失大學校長的身份」。

校長講笑話,的確受歡迎。但一片歡樂之後,公眾對校長致辭的期待不僅僅侷限於「親切」和「潮流」,更希望能聽到治學之理、修身之道乃至兼濟天下之法。打破舊八股遠遠不夠,人們真正期待的還是能夠代表大學精神的致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今引領新風的校長們,還是不會說話。

南方週末記者就此請根叔發表看法,根叔再三推托,還特別叮囑記者:正面的別說,負面的可以說。

要說負面的評價,算評論人士袁岳的評價最直接:「我要說,能脫稿,說感性點,這真的也算個進步,只是這個進步看起來真的夠寒磣的。」

成都理工文法學院院長陳俊明在大學的黨委宣傳部工作過十幾年。他回憶說,校辦甚至有個講話稿庫,每年開學時,工作人員會從講話庫裡調出那篇用過很多次的文檔,「年年第一句話都是‘金秋九月,丹桂飄香’」。

有一次,他想給校長寫篇有個性一點的致辭,校長覺得不習慣,講稿最後被扔進了垃圾桶。

陳俊明總結出過去三十多年大學校長們致辭的模板:開學典禮就是「歡迎加幾點要求」,畢業典禮是「歡送加幾點希望」,年年如此,校校相同。校長們的腔調總是居高臨下,一上來就是要求學生要如何如何。

在過去的十年裡,校長腔調的變化是加入了「競爭意識」:自從高等教育資源開始整合,打造巨無霸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之後,十年中的致辭模板加上了一項:炫耀家底。比如,學校現有教授院士多少、實驗室圖書館教學樓幾何、發表論文數量排名全國第幾,等等等等。2008年,北京一所大學的校長在畢業典禮上,還細數了當年參加奧運火炬接力的校友人數。

四川一所高校的校長在2010年開學典禮上,對新生們提出的希望更加直白:四年後,有更多的同學走進中國科學院以及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等國家「985」高校研究生行列,有更多的同學考入中央和國家機關以及各級黨政部門成為公務員,有更多的同學進入各級各類事業單位。

對此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的原則是:一般不講就業話題,「這是就業指導中心的工作。」

今天,問遍周圍在過去30年讀過大學的人:你還記得大學校長的開學致辭嗎?很多人一開始是遲疑,然後搖頭。對於他們來說,大學校長的開學講話就像開學典禮上主席臺那排面無表情的校領導一樣,面目模糊。

有幾句話倒是始終似曾相識:「你們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同學們,你們正處於一個偉大的時代,光陰似箭時不我待」;「今天你以母校為榮,明天母校以你為榮!」──不過,沒人說得清這是在別人的開學典禮上聽到的,還是在中學開學典禮上聽到的。

奧威爾曾經預言,如果一個人慣於說套話,他付出的代價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放棄自我表達,他先是簡化自己的言論,爾後導致思維的退化,最後是個性化的表達能力喪失殆盡。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個預言在中國的大學校長們身上不幸應驗。

校長之言:實關「何謂大學」

中國的大學校長與其再費盡心機搞新腔調,不如「取法祖宗,師夷長技」。

按照學者丁東的判斷,八股也好,八卦也罷,千人一面、膚淺庸俗的腔調背後,是校長們對於大學獨立、學術自由精神的偏離。「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79年前,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在就職典禮上說的這句話,用詞樸實,修辭簡單,卻成為關於大學理念的世紀之言。

史料上說,梅校長並不熱衷於講話,相反,他話很少,但一旦發言,必是侃侃而談,暢達己意,而且言中有物,風趣橫溢。學者謝泳說,那個年代的大學校長,說話不刻意挑場合,少事先備稿,言語所及,意味盎然。

蔡元培、梅貽琦、張伯苓、胡適,這幾位備受尊崇的校長,都在開學典禮上留下過雋永的言論。這些言論,又都跟「何謂大學」有關。

蔡元培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梅貽琦:「辦學校,特別是辦大學,應有兩種目的:一是研究學術,二是造就人材。」張伯苓把自己辦學的目的明確規定為培養學子「愛國愛群之公德,服務社會之能力」。他們的話往往抱定宏旨,切中為學之根本,因而有流芳後世的啟示力。

綜觀老校長們的講話,文辭每有新意,宗旨卻抱定不變,諄諄之言總是不離兩個主題:如何做好學問,如何為社會與國家服務。

在老校長們看來,校長為指導,為楷模,也為服務,講話的方式自然言之有物又平易親切。

這與歐美名校典禮上的致辭頗有相通之處,校長們可以講笑話,但並不追逐潮流,相反,他們更關注亙古既有的傳統價值。在2008年哈佛畢業典禮上,校長DrewFaust開篇即言:「我應該站在這兒,告訴你們那些永恆的智慧」。她說,哈佛讓學生們一入校就以精英自居,就以畢業後的高薪和偉大責任為期待,實在是學校的過錯;她只是希望接受過哈佛教育的人「自覺地生活,在所做的一切中尋找、定義價值,成為一個自我的分析家和批評家,從最高水平上掌握生活的展示方式」;她也要求學生們「牢記那些我們告訴你們的遠大理想,就算你覺得它們永遠不可能實現,也要記住:它們可以指引你們,讓你們到達那個對自己和世界都有意義的彼岸」。

古今中外流傳下來的大學校長致辭,都是純然發自內心,口吻亦師亦友。香港學者蔡子強向本報記者推薦了一篇香港學界公認的好致辭──2008年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院長瀋祖堯在就職典禮上的發言。其中瀋院長說道:教育關乎幫助青年人的成長,使其成為成熟的成年人,這是他從事這項事業的夢想,懇請同學們分享他的夢想,並使之成真。如果瀋院長抱著官員的心態,恐怕說不出「懇請」和「感謝」同學們的話來。

正因大學是青年人成為成熟的成年人最重要的階段,大學校長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有時難以估量。一位資深媒體人說,1994年他進入中國政法大學讀書時,開學典禮上老校長江平的一席話對他日後的人生影響至深。他記得,江平當時說,現在的領導人主要是學理工的,但是我相信,學習人文科學的人,遲早要擔負領導國家的責任,末了,還說,我們要有信念,做到只向真理低頭。「這句話過後,全場掌聲雷動,這麼多年了,當時的場景還很清晰。」

作為一個社會中應該是人文素質最高的群體,大學校長的腔調還傳達出一個社會的精神狀態。有學生在聽完根叔的演講後說,根叔說得很好笑,就像我們現在的大學教育一樣搞笑。既然如此,有人提議,中國的大學校長與其再費盡心機搞新腔調,不如「取法祖宗,師夷長技」。例如清華大學的校長明年開學致辭,不必絞盡腦汁想講稿,直接把陳寅恪為王國維撰寫的碑文讀一遍,比什麼都好:「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本文是節選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