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武警
【看中國記者甄貞綜合報導】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已在北京閉幕,據法廣中文網19日報導,這次會議的核心仍是經濟議題,主要圍繞著第十二個五年計畫(2011-2015年)開展,至於喧囂塵上的政治改革,並不在討論之列。
「民生」取代「民主」
按中國官方媒體數日來的報導,「十二五」規劃將更注重經濟產業機構調整以及社會如何重新分配經 濟成果,解決三十年經改至今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以及社會分配不公平問題。這也是中共決策人迄今為止的政策思路,以「民生」代替民主,儘可能從改善「民生」方 面去消除社會上的越來越多的不滿情緒,以利鞏固共產黨在中國的執政合法性。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在其評論文章中表示,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在某種程度上只是中共既定政策的延續。並稱,這次會議遞出的一個主要信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改善民生」,這兩個口號將是中國下一個五年計畫的核心內容。同時認為中國媒體所推測的體制「深層次改革話題」,即使迫於民意將來有一些改革,也不會超出行政體制改良的範圍。
中共敷衍政改
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發表會議公報中提到,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強調以擴大內需為戰略的經濟結構轉型,調整分配關係。會前中外社會呼籲關注的政治體制改革問題在公報中僅被一筆帶過。
《炎黃春秋》雜誌副總編輯徐慶全評價說,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是一場寥無新意的會議。會議在特別是涉及到政治改革的問題上沒有形成共識。「(中共)中央改革的方 針背離了大多數民眾的願望。改革在一開始比較成功,是因為中央和地方以及民間的互動得比較好,民間需要什麼中央就扶持什麼。現在民間需要恢復憲法第35條 言論自由,但是中央在這方面卻恰恰不鬆口。」
《中國:奇蹟的黃昏》作者、獨立評論員袁劍認為,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公報關於政經方面的很多提法同以前都無大差別,他指出,公報中「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是大而化之的東西,「中國處於非常敏感的時期,經濟接近轉捩點,但看不出可能往哪個方向發展。」
十八大後政治改革難有期待
據德國之聲消息,香港時事評論員林和立分析,上世紀80年代中期包括胡耀邦、趙紫陽在內的中共內部改革派提出的改革目前已基本處於停頓狀態,新的討論要等到 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開後,據外界一般對習近平的瞭解,他對意識形態方面比較保守,例如最近幾年他以中央黨校校長身份發表幾次重要講話,講話當中還是堅 持黨性教育,叫他們多讀馬列書。完全沒有提胡耀邦、趙紫陽時代提出的體制上的改革。所以很難讓人對十八大以後有什麼期待。從可見的將來來看,中共高層的重 點還是放在穩定上,還是鄧小平在89之後提出的穩定壓倒一切的問題的任務,所有不穩定的社會現像要消滅在萌芽狀態。
徐慶全亦表示,在中國現在的體制下,除非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否則就根本不可能有所作為。改革就要打破固有的一些權利利益集團,以及固有的格局,但是打破就會像多米諾骨牌引起一連串的反應。他猜測十八大守成的成分還是會比較多。
中共不會政改的根本原因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商德文在BBC上刊文說,中共從15大之後,一般不再提政治體制改革了。這與兩個原因有關:一是與政府型官僚利益集團形成有關;二是與國內的不穩定的形勢有關,特別是由於地方政府侵佔農民土地、因拆遷引起的上訪,以及農民維權運動有關。
中國積壓了許多嚴重的問題和矛盾。商德文教授在文章中評論說,回顧中共的歷史,實際上是一部錯誤交織的歷史,至今仍然是一筆糊塗帳。例如,對毛澤東、鄧小平如何評價,對胡耀邦、趙紫陽又如何評價?如果不搞政治體制改革,完全可以迴避,而一旦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是怎麼也迴避不了的。還有,對64事件、對維權人士、對法輪功如何評價等等,因為參與這些事件的當事人和肇事者現在還在。例如江澤民,李鵬等。他們及其黨羽會同意嗎?!
因此,他認為中國的政治改革如果不改,矛盾會越來越大,難度也會越來越大,但如果改革的話,則面臨更嚴重的多方面的風險,而這就是中國不可能政治改革的根本原因。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只能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