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移民
【看中國記者章若琳綜合報導】陝西省將從明年開始啟動「陝南地區移民搬遷安置」和「陝北白於山區扶貧移民搬遷」工程。陝西省政府常務會昨日原則通過,兩個工程分別涉及搬遷居民240萬和39.2萬,其規模將遠超三峽移民的150萬人。值得關注的是,大規模移民不是簡單的人員遷徙家園變換,更是一個經濟重建、社會重構的歷程。
陝西移民搬遷10年內解決
陝西省代省長趙正永說:陝南地區移民搬遷必須要在從今年開始的10年內徹底解決。根據規劃,陝西地區搬遷涉及漢中、安康和商洛3市共28個縣。其中,搬遷物件首先是受地質災害、洪澇災害或其他自然災害影響嚴重的村莊。離公路超5公里、人口規模過小等偏遠村莊也在搬遷之列。這些居民將按照城鎮安置、移民新村安置、小村並大村安置和自主分散安置的方式選擇新住宅的建設地,進行集中或分散的建設。根據不同情況,每戶居民將獲得一定的財政補助。
此次搬遷將按照整村組搬遷、相對集中安置的方式進行,並鼓勵有條件的居民到縣城以上的城市購房居住,轉換農民身份。而其他居民將在縣城和城鎮周邊、中心村附近安置,陝西省將會給予搬遷補貼。相應的公路、飲水照明和通訊等基礎設施隨搬遷一併建設。
學者:耗資巨大、勞民傷財
但是有學者認為,移民從山區搬出之後,面臨的一個首要問題是土地問題。發表在中國網一篇《異地安置能否托起災民的明天》文章說,這相當於政府一次性買斷了農民子孫後代所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和農民被動城市化的後果類似,會對以後農民子女就業、城市人口擴容帶來巨大壓力。對於農民來說,這是無法迴避的問題。至於沒錢的,當地政府打算還是搬到農村——採取新村安置、小村並大村、自主分散安置的方式選擇移民的新住宅建設用地。這樣一來,新的問題還會出現,在土地資源炙手可熱的今天,去哪裡給災區移民找到合適的宅基地與耕地,能夠保證他們與當地的原住民之間不因利益糾紛而發生衝突、和平共處。
清華博士王進文在給市長的公開信裡指出:這種大移民的做法對文化傳承的傷害可能是持久而隱性的。倒掉的房子就如剪斷的臍帶,割斷了自己與故鄉的歸屬感。誰也無法否認土地是與心靈的關係,還有那些靜默在叢林深處世世代代傳下來的祖宗的祠堂、廟宇、甚至是家門口的一口古井。它們雖默默無言,卻可以彰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做人的道理,孵化一股淳樸的民風。
大規模的搬遷,耗資巨大、勞民傷財,搬遷過程中也不乏出現補償款不到位、理論與實際嚴重脫節、腐敗等各種問題的可能性。其實,與其勞師動眾地搬遷,不如因地制宜地制定詳細的規劃。對於自然條件實在惡劣,已經不適應人類居住的區域,當然可以小規模搬遷,地方財政才有足夠的財力支援這部分人獲得較好的安置條件;對於毀林、伐林嚴重,但是尚可恢復的地區,不妨給予農民一定的政策優惠、經濟支持,鼓勵農民個人承包、重新上山種樹;對於深山裡交通不暢,可能發生災害後影響救援的村落,不妨幫助當地維修公路,幫農民們把山貨運出來,發展經濟、恢復生態。
三峽移民「三無」「三低」現象
從過去三峽移民情況的經驗,可以做些參考。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有一份關於三峽工程移民安置狀況的報告中說︰三峽壩區移民就業難,缺乏生活出路。相當一部分壩區移民處在「三無」的境地,即無田種,無工做,無出路。另外,壩區部分移民的生活存在「三低」現象,即收入水準低於搬遷前的水準,低於當地農民平均水準,部分移民家庭生活水準處於當地貧困線下。由此,壩區移民不穩定因素呈「三增」趨勢。移民群眾上訪增多,過激行為增多,與基層幹部、工作人員對立情緒增強,干群矛盾突出,部分群眾的思想情緒隨時可能失控,形式嚴峻。部分庫區移民安置品質不高,生活比較困難,部分後靠安置移民耕地面積少,土地品質差,水利設施不配套,嚴重影響生產經營。
報告並顯示,蓄水後線上線下同時生產經營不復存在,生活水準有所下降。「三民」(城郊農民,佔地移民、城鎮純居民)安置不落實,生產生活存在問題較為嚴重,成為影響庫區社會穩定的一大隱患。佔地移民失去土地這個生產資料,又無其他穩定收入;大多數城郊農民進場鎮安置後缺乏收入來源,生活水準下降;大部分城鎮純居民失去原有生存依托,新的收入支撐尚未形成,生活困難;部分外遷安置移民不夠穩定。一是政府組織外遷移民尚存房屋品質、承包土地品質和數量、享受遷入地待遇、生活習慣語言差異等方面問題;二是自主分散外遷移民要求全額返還「兩費」(生產安置費、基礎設施費),部分移民生產生活還未完全落實,要求調整承包土地。三是自謀職業、農轉非遷出庫區安置移民,要求享受外遷移民補償政策、資金補償標準。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陝西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