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陳博志:臺灣2010年的紙上富貴和虛構繁榮(組圖)

 2011-01-11 14:2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總統府國策顧問、臺灣大學經濟系主任暨經濟研究所所長。現任臺灣智庫董事長,為臺灣經濟發展與國際金融專家。


依主計處的資料,2009年我國出超10,764億元,2010年估計為9,618億元,減少了1,146億元。Getty Images


現在臺灣經濟發展情況都符合批評ECFA之人士的預測。Getty Images

2010年的經濟情況比2009年好,政府估計全年經濟成長率可達9.98%,是20多年來最高的經濟成長率。然而人民不只感受不到那麼好的經濟成長,很多人甚至感受不到經濟成長。

經濟真的沒有變好

有人可能懷疑政府的統計數字不準確,不過就算承認政府的統計數字,其詳細的數據也顯示真正的經濟成長比統計上的經濟成長率小非常多。以馬政府上臺以來的兩年半期間來看,經濟甚至幾乎沒有成長,而所得分配則嚴重惡化,多數人目前的情況比兩年半前還差。

所以人民感覺不到經濟高速成長的原因,乃是經濟真的沒有變好。

先單就2010年政府所宣布的9.98%經濟成長率來看,只要把其中人民沒有得到的部分扣掉,2010年經濟成長率就只剩約5%。若再扣掉去年經濟1.93%的負成長,人民可感受的到經濟成長就只剩約3%。

政府估計的2010年經濟成長率中有2.05個百分點是存貨增加所造成,也就是由於廠商庫存增加而非銷售增加所造成。這部分產量的增加雖然在統計上仍算為經濟成長,但人民並不見得能感覺到它的好處。若廠商產品賣不出去而堆更多在倉庫,實在很難高興,更難把這些存貨的增加都宣稱為業績的成長。

出超統計增加,但實際上減少

2010年經濟成長率中另有1.97個百分點是出超增加的貢獻。出超是我國賣給外國的商品勞務超過向外國買之商品勞務的金額,所以在國民會計中稱為國外淨需求。淨需求的增加原則上當然是總需求和國民所得增加的一部分。

然而2010年我國出超的金額實際上不增反減。依主計處的資料,2009年我國出超10,764億元,2010年估計為9,618億元,減少了1,146億元。這項因素應該使GDP減少將近1個百分點才對,但政府的國民所得統計方法卻反使出超貢獻GDP成長達1.97%,即多了近3個百分點,這都是統計方法造成的成長,實際上人民和國家完全沒得到。

把這項虛構的成長和存貨增加的效果扣掉,2010年的經濟成長率就剩下約5%。若再把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的負成長考慮進來,這兩年半的經濟可能沒什麼成長,大部分人民當然也感受不到經濟成長。政府若拿著表面上9.98%的經濟成長率來做宣傳,不是要誤導人民,就是和人民的感覺距離很遠。

統計模型為何多算3%?

上述出超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多算了3個百分點一事並非統計單位要騙人,而是統計方法的缺陷。它的道理有點複雜,所以另在本段說明。國民所得統計是依據各種生產和銷售的金額來推估國民所得,但由於物價並非固定不變,因此若是單純用這些金額來計算,有些國民所得的增加就可能是物價上漲而非真正生產所得的增加所造成。

所以國民所得統計運用一種方法來剔除物價變動的影響,就是把各種金額換算成價格維持在某一年的水準時之金額,我們目前是用2006年固定價格推估國民所得的變化。這種方法在出超這部分卻有很大的問題。

由於2006年以來出口物價下跌而進口物價上升,所以把2010年價格計算的金額換算成2006年價格的金額之後,2010年的輸出由99,425億增加為104,441億,輸入由89,806億減少為83,414億,出超金額由實際的9,618億元暴增為21,027億元,這多出的1兆4,009億元出超完全是虛構的,人民根本沒得到這筆不存在的錢。這也使該讓所得和經濟成長率下降約1%的出超變化,竟變成使經濟成長率提高近2個百分點。

這種統計方法上的缺陷,在統計方法上另有一個所謂「貿易條件變化損益」的項目來調整,但政府沒把這個該做的調整告訴大家,所以只給大家一個嚴重高估的經濟成長率。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高估不只發生在2010年,2008及2009也有這種問題。2007至2010年用實際價格計算我國的出超由10,271億減少為9,618億,但依固定價格計算卻由13,179億增加為21,027億,所以國民所得統計的物價調整方法在這幾年間高估的出超增加金額達8,501億,讓這三年累計的經濟成長率多估了6.55%。若把這項扣掉,近三年經濟一共就只成長約2%,平均每年不到1%。

2011年預測成長率也被高估

再看2011年的預測,主計處預測2011年經濟成長率4.31%,其中超過三分之二即3.15個百分點是出超增加的貢獻。但這項貢獻又有大約三分之二是前述價格調整所造成的虛假增加。把這虛假的扣掉,明年預測的經濟成長率只剩2.4%左右。而馬政府執政3年半,只要把虛構的出超扣掉,就差不多每年只成長1%。政府所自誇的經濟成長率,其實是統計方法的缺陷所創造的紙上富貴,實際上並不存在。

統計上的經濟成長率雖然不是真正人民得到的成長,但至少是通用的方法估計出來,而不是亂講的。但政府對經濟另有一些說法則根本違背事實。

三通與ECFA生效後的實際情況

政府為了三通和簽ECFA,把它們講成有天大的利益,包括會使投資大增,外人會大量來臺投資,台商也可以不去中國投資。當時我即曾指出政府的說法之嚴重錯誤,但政府完全不理會。

如今三通了,ECFA也簽了,但2010年前10個月核准的僑外投資僅30億美元,比去年還萎縮19.47%,而國人對中國的投資核准金額達9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3.68%。若再加上最近核准的友達30億美元投資案,成長更嚇人。政府當時說要來臺投資的外國大車廠等案件至今沒有實現,倒是國內大企業紛紛加碼到中國投資,最近我國最重要的產業之一的面板業,友達也獲准去中國做鉅額投資。

這一切發展都符合批評ECFA之人士的預測,證明馬政府為其兩岸政策所做的研究和吹噓的錯誤,因此這也顯示未來國內投資的前景並不樂觀。

然而馬政府卻還繼續用錯誤的說法來掩飾。幾個月前高層官員宣稱2010年我國民間投資破兩兆,而以前除2006年之外皆低於兩兆。但事實是從2004年以來除2009年之外每年民間投資皆高於兩兆,2010年金額僅略高於2004年,而低於2006和2007年。主計處預測2011年金額又將低於2010年。馬政府再採用虛假宣傳來掩飾問題,將會使未來問題更為嚴重。

最大的變化: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這種幾乎沒有實際成長的經濟並非什麼都沒改變,而最大的改變卻是所得分配的惡化。在不成長的經濟中,窮人分到的比例還在變少。分配惡化的一個重要跡象是高失業率。失業率在2007年為3.91%,2009年和2010年上升到6%以上,2010年10月雖降回5%,但這段期間政府為降低失業率而僱用的人員卻增加了十多萬,把這些實際上找不到工作的人算進來的話,失業率仍在6%以上。

另外各種貧窮的指標也都顯示貧窮問題在擴大。不久前完成的人力運用調查顯示,每月收入低於2萬的有酬就業者高達132萬人,比兩年前多了24萬人。

但面對貧窮差距擴大的問題,政府不只沒有積極作為,反而為了維持經濟成長的假象而縱容甚至鼓勵泡沫經濟。降低遺產稅沒引來生產性的投資卻引來股價上漲和不動產的泡沫經濟。

政府不只樂見各種用兩岸政策來鼓吹泡沫經濟的說法和廣告,而不加反駁或澄清,說要用來阻止高房價的豪宅稅,說了兩年也仍是空口說白話。在證交稅附加一點健保費用是符合公平的辦法,但政府卻為了怕影響股市而不願採行,而寧願對中低所得者提高費率。這種種利用泡沫經濟製造虛假繁榮的做法不只使所得分配更惡化,也將會使泡沫更大並使國家和人民在未來泡沫破滅時受到更大的傷害。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雜誌79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