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雜誌網站近期發表的一篇文章,詳細分析了仍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美國為何如此富有。文章稱,普通法、大量移民和二戰期間大量科學家流入這三大要素奠定了美國財富的基礎。這樣的說法並不是沒有道理,寬容的社會制度和共同規則、文化、語言等促進了美國更高層次的貿易和流動性,移民和人才則為這個國家的財富增長打造了一個質地堅硬的內核。至今,美國仍是當今的知識中心、技術創新最頻繁之地。
反觀中國,表面上不缺乏人員的流動性,四通八達的交通線上綠皮火車和大巴載著一車車農民工季節性遷徙,但這樣的流動性也造成了很多問題。以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為例,一個從小漁村發展而來的前沿城市卻「留不住人」。在深圳,大量的農民工從四面八方而來,他們工作10年甚至更長,手藝純熟甚至獲得各項勞動資格證書,但都不足以有機會留下來,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在深圳安家。技術工人的隊伍需要一遍遍歸零,從新手開始。讓更多的熟練工人融入工作地,讓他們因為勞動創造過上體面生活,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勞動創造財富是我們都知道的道理,可是財富的創造者無法立身,可想而知財富大廈能不能拔地而起。這是美國財富基礎對於中國的第一點啟示。
第二點啟示是,中國最需要爭奪的不是第一高樓,不是最大工廠,而是最強的創新力。中國科技經費投入並不少,但是相當一部分本來為了應用的技術成果,因為在科研立項的時候就「脫離了實際」,成果鑑定之後,只能束之高閣。據報導,目前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大約在25%,真正實現產業化的不足5%,與發達國家80%的轉化率差距甚遠。而很多中小企業陷入簡單加工、壓低勞動力價格、高耗能的圈子不能自拔,缺少科研支持的企業,只大不強,大部分終將被淘汰。很多人都在追問,中國何時能夠出現象微軟這樣的企業,出現象矽谷這樣的科研產業基地?問題的癥結恐怕還需要我們自己來尋找。
沒有人不相信中國人智慧超群,我們不缺少勤勞的勞動者,不缺少高素質科研人才,不缺少期待騰飛的企業,而缺少的是讓勞動物有所值的環境,缺少讓科研人才發揮才幹的自由和條件,缺少讓各類企業靠實力成長公平競爭的機制。也許中國財富持續增長的癥結就在這裡,通往「中國夢」的大道也在這扇門背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美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