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嚮往的回歸自然境界 (圖)
飲酒‧結廬在人境
結廬在人境(圖片來源網路)
陶淵明是晉朝最富盛名的田園詩人詩人,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極富創造性的偉大文學作家。
陶淵明由於從小讀書,涉獵廣泛,不但受到在中國古代佔主要地位的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思想的影響,而且還受到當時盛極一時的道家的思想的影響。而陶淵明卻生活在一個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都十分尖銳的時代,又是一個「亂與簒」的時代。理想與現實矛盾重重,而不願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毅然選擇了歸隱田園。
《飲酒•結廬在人境》是陶淵明歸隱後的作品之一,它描寫了詩人悠閑自得的隱居生活,表現了離開污濁的上層社會和黑暗的官場,進入純樸的田園生活後詩人心情的愉悅與寧靜。全詩如下: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詩歌開頭幾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這幾句的是說,居住在人間卻能免除世俗的喧擾,若問我何以能如此,心既遠離塵世,身居喧囂的鬧市也如同住在窮鄉僻壤一樣。寫詩人擺脫了喧鬧的官場生活後,得到心裏的安寧與清靜。「心遠地自偏」表明樂自己與那些達官貴人沒有相同的情趣,現在處在田園,很少有人來往,自然顯得偏遠些。當然,如果陶淵明沒有憎惡腐朽塵俗的感情,沒有安于歸隱的情懷,就不會有「心遠地自偏」的心境。這幾句詩,不但表現出隱居的樂趣,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表現出了詩人厭惡官場、蔑視權貴的態度。
接下來的六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幾句是說,在東邊的籬笆下採菊花,不經意抬頭看見南山秀麗的景色,心曠神怡,悠然自得。到了傍晚時分,迷濛的山色是那樣的美麗,眷戀山林的歸鳥結伴而回。看到此情此景,我領悟到人生的真諦,但要想辨別出來,卻忘記用語言來表達。其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句中,「籬」即「籬笆」,在古代詩歌文化中象徵居住環境的清幽雅靜。「菊花」在古代詩歌文化中主要象徵著詩人高潔的質量。一個「採」字,一個「見」字,形象地把詩人的高雅脫俗的情趣、恬淡嫻靜的心境含蓄地表現出來。這不但境與意會,而且意境開闊,內蘊深厚。接著的四句,詩人從眼前的景象,特別是從「鳥歸還」中,悟出了「返璞歸真、任性自然」的真諦,即鳥兒回歸南山,人就歸隱自然,二者的相同點就是對自然的崇尚。但是,這種思想在詩中詩人沒有直接告訴我們,詩人卻巧妙地用「欲辨已忘言」作結,好像是詩人悟出的真諦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這樣的結尾,它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餘地,表現出詩歌的含蓄之美。
這首詩歌的主要藝術特點在於融情入境,借物達理。詩歌中描寫的景物都是田園美景,表現出一片寧靜的氛圍,然而,在這寧靜之中,卻蘊含著詩人內心深處的苦悶和對現實的不滿情緒。同時,藉助於自然界中夜晚鳥兒回歸山林,表現自己歸隱田園、遠離塵世而對自然崇尚的情懷。
總之,陶淵明的人格高潔,理想高遠,而表現在詩歌中就是開闊的境界,平和的風格,成為中國古代田園詩歌創作的先驅。
- 關鍵字搜索:
-
陶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