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本優勢消退 美國製造業要回家?

多年來,美國製造業似乎一直在滑向絕望的深淵。

各家公司一直急切地將業務外包到中國、印度和墨西哥等低成本生產國。隨著生產業務一同流出美國的是製造業工作崗位。雖然偶爾可能會有某家公司將一些製造業務遷回美國,但這只是涓涓細流,這些例外事件似乎恰好證明業務外遷才是美國製造業的主流。目前將部分生產業務遷回美國的只有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和卡特彼勒(Caterpillar )等屈指可數的幾家公司。

現在,這種局面可能要改變了。

國外迅速上漲的勞動力價格,原材料和海運成本的提高,以及美國各州大幅度的稅收優惠,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正在使一些導致美國企業決定將生產業務遷到海外的理由開始變得不那麼充分,甚至還使一些企業打消了將業務遷離美國的想法。

首先,請注意:雖然過去40年美國製造業的雇工人數可能一直在下降,但業內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卻有了很大提高,美國的製造業產出這些年實際上是增加的。製造業企業目前在美國賺的錢比40年前增加了一倍多。

其次,美國公司肯定會繼續擴大在中國和印度等國的生產,以服務於那裡不斷增長的市場。目前受到質疑的是,美國公司是否還應該繼續把其海外工廠生產的產品拿回美國銷售。

一些有效因素正在使這一模式變得不再可行。

中國的工資水平正在大幅飆升,因為中國技術工人的供應出現緊張,以前悄無聲息的勞工運動也開始發出自己的聲音,並鼓動工人要求提高工資。這正在削弱美國製造商在中國享有的勞動力成本優勢。

中國許多行業每年的工資漲幅都在15%以上。在那些附加值較高的行業,中國經理人的工資已達到其西方同行的水平。

中國美國商會會長孟克文(Christian Murck)週二在華盛頓一個有企業高管和貿易官員出席的聚會上警告說,未來五年內中國的低工資優勢將會消失。他說,供應鏈已經在被打斷。

還有來自其他方面的漲價因素:能源、原材料、房地產和海運成本都在提高,這在迅速增加美國製造商在海外的運營成本。

與此同時,美國多個已經因就業崗位喪失和預算狀況惡化而恐慌不已的州開始挂出「開業」的牌子。很多半導體公司一直在向海外擴大生產,比如在美國和全球擁有龐大業務的英特爾(Intel)在越南和中國投資了新的晶元生產和組裝廠,而高級微設備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AMD, 又名:超威半導體)分拆後的公司Globalfoundries Inc.卻將在紐約州馬爾他開設一家新廠。

紐約州推出了13億美元的撥款和減稅計畫來吸引這家半導體廠商。Globalfoundries Inc.首席執行長格羅斯(Doug Grose)說,這項計畫使美國的經營環境與其他國家一樣吸引人。

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高級合夥人賽金(Harold Sirkin)說,其他公司也將很快做出決策。

他說,中國一直是默認的生產國。三年前,我們開始聽到客戶抱怨難以用合適的成本招到合格的工人。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2015年前後,就更有理由在美國而不是中國擴大生產了。

為什麼不乾脆把生產轉移到越南、印度或其他低成本的地方?公司常常會發現很少有其他地方有中國這樣的供應基地、貨運基礎設施和熟練工人。

所以,在全面考慮了各種因素(包括美國更加靈活的勞動人口以及人民幣的升值)後,賽金認為,電子等一些行業的公司會選擇在美國建廠。他說,服裝、鞋類等產品的生產則可能保留在國外。

波士頓諮詢公司對趨勢的把握非常有信心,甚至在週四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中預測,未來五年,隨著生產保留在國內或遷回國內,美國可能看到製造業的復興。

孟克文尚未看到這一趨勢在北京形成氣候,不過他說,北京可能遲早也會出現這樣的趨勢。同樣的,中國美國商會的中國專家王傑(Jeremie Waterman)也對此不以為然。

他說,這也不一定。如果中國實現了創造更高效經濟的計畫,你可能會看到生產率上升,進而拉低製造業成本。

那麼各州的補貼又會如何呢?美國的州當然可以增強自己對製造商的吸引力。不過,他們必須和一個冠軍競爭:在大力推出刺激措施這一點上,歷史表明很少有人能有中國一樣雄厚的資金。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John Bussey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