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片)
【看中國記者金曉剛綜合報導】「MADE IN CHINA」的商品,在中國國內比國外更貴的現象,一直是消費者關注的熱點。中國財經傳媒人聯盟特約觀察員、上海證券報首席評論員時寒冰三次撰文談出「中國製造」比國外貴的原因。
匯率扭曲:人民幣升值只是假象
2010年12月,時寒冰發表《「中國製造」何以比國外貴》文中說,中國製造的商品賣到國外後的價格,反而比在中國本地購買還便宜,其中原因,除了中國內地的運輸過程中收費站太多、職能部門無孔不入的腐敗問題,加大了國內經濟體的運行成本(過去專家曾經設算過,從大陸運貨到美國的運費,竟然比從廣州運貨到北京還便宜),及誠信缺失增加成本等原因外,貨幣是一個最根本性的因素。
截至2010年11月,中國的M2(廣義貨幣)已經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71.03萬億,比美國高出20%之多,成為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貨幣總量最多的國家。這意味著,目前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其實是被嚴重高估的。當高估的人民幣兌換成相對低估的美元等外幣去購物,就會感覺到物價極其便宜。而正是匯率的扭曲,使得出國後,以人民幣兌換成美元後購買的商品價格反而更便宜。由此可見,人民幣並無任何升值的空間,或者說,人民幣升值只是一個虛幻的假象而已。
出口退稅策略把成本轉嫁給中國消費者
時寒冰12月17日第二次撰文《再談「中國製造」比國外更貴》指出,除了這些原因,與出口退稅政策也有關係。出口退稅就是指對出口貨物退還其在國內生產和流通環節實際繳納的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等,使本國產品以不含稅成本進入國際市場,與國外產品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競爭,從而增強競爭能力,擴大出口創匯。
同樣一種商品,在國外是「以不含稅成本進入」市場的,而在國內,是包含著諸多稅收成本的。這使得商品進入國際市場,反而成本更低了。出口退稅減少了我們的財政收入,而使國外的消費者得到了實惠,或者說,對國外的消費者給予了補貼。其中還隱含著一個邏輯:為了補貼外國消費者,中國消費者需要承擔更高的稅、費。
此外,由於我國常年實行出口拉動經濟增長戰略,每當外部發生危機,中國都會提高出口退稅標準。自2008年8月份起,曾連續7次上調出口退稅率,綜合退稅率從9.8%提高到逾13.5%。出口退稅率提高,財政收入減少,為了應對龐大的投資計畫,國家不得不增發貨幣和信貸。貨幣流動性多了,就必然引發國內的物價上漲。
中國商品含稅太高 無法拉動內需
今年4月1日,時寒冰在《三談「中國製造」比國外更貴》文中指出,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高培勇曾做了個比較,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政府財政統計年鑑(2007)》公布的2006年資料計算,倘若國家徵稅的總量均為1000元,「排除其它方面要素的影響不論,那麼,作為價格構成要素之一、直接嵌入各種商品售價之中的稅收數額分別為:中國700元,美國168元,日本186元,歐盟15國300元。」
中國商品中所含的稅比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都高:是美國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歐盟15國的2.33倍。這導致中國的商品價格也普遍比國外高——甚至是國外2倍以上的價差亦非常普遍。「中國製造」的產品國內的售價遠高於國外,因此,不是中國人不願意消費,而是商品價格因含高稅而變得太昂貴,這就成為無法拉動內需的一個重要原因。
時寒冰三次撰文分析「中國製造」比國外更貴,究竟誰是罪魁禍首?中國的消費者們自有答案。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中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