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何不約談房地產商

前幾天,國家發改委宣布聯合利華散佈漲價信息擾亂市場秩序,罰款200萬元。同一天,發改委還約談了國內6家主要「洋奶粉」負責人,以瞭解奶粉價格等情況。

這幾個月來,政府為了穩定物價,密集「約談」協會、企業,其規模之大,涉及面之廣,是2007年頒布實施《價格監督檢查提醒告誡辦法》以來,最為引人注目的一次。比如說,僅從今年開始,就有家電、日化、方便麵、酒類等企業和協會被約談,理由大多是「發布漲價信息,推升了市場的漲價預期,在個別地方出現了居民小規模搶購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場秩序混亂」。此次約談「洋奶粉」,與之前一些奶企「頂風漲價」也不無關聯。

實事求是地說,約談並不是發改委所獨創,2008年華爾街初現金融危機時,美國聯邦政府就約談過華爾街各個投行的一把手,要他們慷慨解囊,解救破產的雷曼兄弟。可是這些約談都宣告失敗。

發改委的約談效果如何?表面上看,可謂立竿見影。如寶潔、聯合利華、康師傅等企業在受到約談告誡後,紛紛擱置了漲價計畫。聯合利華在散佈漲價消息被罰200萬元後還發表聲明,稱尊重發改委的處罰決定。而全國工商聯旗下24家直屬商會也聯合發出「穩物價」倡議書,號召廣大非公有制企業不串通漲價和人為抬價。

從理論上來說,漲價是競爭性企業的自主行為,政府不宜用行政手段干預企業定價。當然倘若企業串通漲價,或者提前釋放漲價信息,跟風漲價,則又另當別論。其實發改委在回應「約談有行政干預之嫌」時已經表示,約談是一種溝通方式,不是行政干預,更談不上干涉企業定價自主權,主要是防範可能存在的以漲價為目的的違法行為。而且大多數企業對約談都很理解和贊成,約談後「願意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為穩定物價作出貢獻」。既然發改委的約談效果如此明顯,對眼下一些事關民生的企業漲價行為也大可採用,如油價、電價的上漲,而最該被約談的當首推房地產開發商。

房價上漲早已不是個別開發商為之,乃行業集體推高所致。即便在國家屢出調控政策之後,房價仍呈現出上漲勢頭。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4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上漲12.8%。這可是典型的頂風漲價呀。而且說其是跟風漲價似乎也無不妥新樓盤開盤時,定價都會參考其他樓盤,大家都在比著漲,很少有主動降價的。

針對高房價,發改委雖然表示正研究在商品住房領域實施反暴利規定,將商品房列入制止牟取暴利項目,嚴厲打擊不法房產商牟取暴利的行為。可是房產商們卻異口同聲地聲稱房產利潤合理,房價高主要是因為土地成本高,甚至有房產商揭開房產成本的另一角:20%多的土地成本,20%的行政稅費支出,以自證清白。如此也給商品房反暴利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相比較日化用品、方便麵、白酒等而言,住房價格上漲對百姓生活與社會的影響,要大得多。而且住房屬於大宗生活必需品,其價格的小幅上漲,百姓的負擔就沈重了許多,同時對於其他商品的消費能力也就會隨之降低。因而,倘若約談真的很有效果的話,無論是從民生而言,還是從影響大小來說,最需要約談的應是房地產開發商,沒理由讓其成為約談的「漏網之魚」。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