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法國官員透露,中國支持法國財長拉嘉德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下任總裁。在中國外交部週二召開的例行記者會上,當被問及對此說法有何評價時,外交部發言人提請記者,可參照央行行長周小川針對此事作出的回應。那麼,周小川又是什麼態度呢?5月19號他曾十分謹慎地對此表示說, IMF高級管理層的構成,應能更好地反映全球經濟格局和新興市場的代表性。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就是「高級管理層」,而中國央行前副行長朱民已經是IMF總裁的高級顧問,顯然已經稱得上是「高級管理層」了。
從周小川的這段話中可以推斷出兩層含義,首先,他可能是在巧妙地為朱民遊說;第二,中國也能夠接受這個總裁職位繼續由歐洲人來擔任,但談不上是保證支持。總之,中國在此問題上的立場是有點含糊其辭的。對此,《南方都市報》引述專業諮詢機構的分析認為,中國人在處理人際關係上一向比較含蓄和謙讓,但殊不知,國際經濟舞台上的競爭從來都是分毫必爭,當仁不讓的。目前來看,正如有香港媒體所說的:IMF總裁,就是中國的必爭之位,中國應該毫不含糊地放手力爭,即使這次落選,也可以在世界舞台上留下一個印象,為下次競選贏得先機。
不過,也許是「皇帝不急太監急」吧,相比之下,對此更有發言權的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則公開表示,應該支持一位與中國關係友好的新興國家(特別是小國)的人士,來出任此要職,而不必非得自己去攬下這個麻煩活。李稻葵認為,新加坡財政部長尚達曼就是一位很好的人選。事實上,對於中國來說,只要不是由中國人和美國人來出任這個位置,其他人選都是可以接受的,包括再來一個歐洲人,就像目前呼聲最高的法國財長拉嘉德,也是一個很不錯的人選。
綜上所述,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儘管美國目前尚未對此正式表態,但以美國的全球治理戰略而論,它會大力支持一位來自中國的人選出任下一屆IMF總裁。在美國人看來,這顯然是將對此興致並不高的中國拉向「負責任大國」 的一個絕佳機會。《南方都市報》上資深傳媒人陳季冰的文章說,美國並不會擔心,由一位中國人領導下的IMF就會顛覆它過去的一貫理念,因為IMF的一切重大決策都需要由董事會投票決定,而美國目前仍然是最大的股東。即便經過去年年底的改革、中國的投票權由之前的3.65%增至6.19%,也仍不及美國 (17.67%)的一個零頭。而且,因為IMF任何重大決策的通過,都需要至少85%的支持率,這也就意味著美國仍然擁有最終的一票否決權。
而歐美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投票權之比仍為52:48。換句話說,中國即使拉攏到所有新興經濟體,亦不足以推翻西方的主導地位,更何況相對於意識形態高度一致的美國和歐洲,所謂「新興國家」之間相互的認同程度要低得多。此外,將一個中國人推上領導位置,很可能會比歐洲人更能提高IMF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援助工作的實際效率——— 中國政府原本就一直承諾將對希臘、西班牙等國提供幫助,而美國政府卻一直對此事三心二意,加上自身目前也正面臨預算危機和其他一大堆棘手的經濟問題,現在正好可以把這隻燙手山芋扔給擁有世界第一外匯儲備的中國。
陳季冰的文章又說,其實,除了正在為面子而戰的歐洲人以外,最不願意看到中國人出任IMF總裁職務的大概不是別人,而正是中國自身。究其原因,對於中國而言,最佳策略就是一方面努力爭取從當前的世界秩序中分享到最大的好處,另一方面又能站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上,對其展開不遺餘力的批評。現在,假如我們自己做了IMF的當家人(其行為模式正是建立在「華盛頓共識」基礎之上的),豈不是將自己置於一個萬分尷尬的位置上?
因此,中國目前派人去角逐IMF的新總裁,除了在國際上爭取更大話語權這點有限的好處以外,實在是得不償失。也許正因為這種考量,我們看到,儘管國內外輿論熱情高漲,但中國對卡恩事件及下任IMF人選問題的表態,卻始終相當低調和謹慎。
- 關鍵字搜索:
- IM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