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北京臥佛寺的五大景觀(圖)

 2011-07-14 22:4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臥佛寺位於北京植物園內,是大乘佛教唐代禪宗的皇家寺廟,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雍正皇帝稱其為「入山第一勝境」、「西山蘭若之冠」。據傳說,唐貞觀十九年,玄奘法師從印度帶著大量經書和佛像回到長安城,唐太宗李世民率領數萬僧眾出城迎接,盛況空前。此後,中國掀起修建寺院的高潮,有人在今天的北京西郊修建了一座寺院,取名「兜率寺」,這座寺院就是臥佛寺的前身。

據文獻記載,臥佛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寺內原有檀香木臥佛一尊。兜率寺曾更名昭孝寺、洪慶寺、永安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修後,賜名「十方普覺寺」,由於寺內供奉銅臥佛一尊,故俗稱臥佛寺。該寺距今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寺廟之一。

臥佛寺建築群是中國佛寺早期的一種布局方法,沿襲唐代伽藍七堂的法式,這種平面布局在北京非常少見。臥佛寺有五大景觀與眾不同,即半月池、古蠟梅、古銀杏、十八羅漢和臥佛。

罕見的半月形放生池

從琉璃牌樓進入臥佛寺,面前是一座白石橋,架在半月形的放生池上。首先,許多寺廟的放生池是沒有橋的,另外古代寺院放生池大都是方形的,而半月形放生池比較少見。

京城蠟梅之冠

天王殿前,有一叢古蠟梅。傳說這株蠟梅植於唐貞觀年間,曾經一度枯萎,而後又發出新芽,長勢茂盛,所以又叫它「二度梅」。近幾年,這株千年古蠟梅年年開花,花密而多,氣味芳香,每年早春都有很多喜愛蠟梅和攝影的遊客前來欣賞。

聖樹-古銀杏

三世佛殿東西兩側,有兩株古銀杏樹,樹齡在800年以上,挺拔蒼勁。傳說,這兩棵樹是為了象徵釋迦牟尼涅槃於娑羅樹下,早年從印度移植來的,因而此樹又有「聖樹」之稱。

乾隆與羅漢

三世佛殿內,中央端坐三世佛,兩廂是泥塑彩繪的十八羅漢。一個個身披袈裟,手捻佛珠,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但東面最南端的一尊羅漢卻戴帽穿靴,身著雙龍戲珠袍,與眾不同。傳說,乾隆皇帝篤信佛教,即位前曾一心想皈依佛門,但即位後未能實現心願。後來,在臥佛寺大修時,他自認為已修成正果,便命手下將其中一個羅漢去掉,換成了自己的塑像,這才有了現在帶有乾隆皇帝塑像的十八羅漢。

檀香木臥佛與銅臥佛

臥佛寺曾一度兩尊臥佛共存,唐代檀香木臥佛原在三世佛殿,明末清初不知去向。現在臥佛殿供奉的銅質實心臥佛,為元代至治元年(1321年)鑄造,身長一丈六尺,重十萬八千斤,據說是為了紀念唐僧往返十萬八千里西天取經的艱苦歷程,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銅鑄臥佛。臥佛頭西足東面南,左手平放腿上,右手曲肱托頭。據說這個臥式是釋迦牟尼圓寂前的姿勢,描繪的是佛陀在娑羅樹下向弟子們作最後一次教誨的情景,即佛教故事「釋迦涅槃聖跡圖」。劉東來

(資料來自《園林綠化志》)

来源:文化中國-中國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