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花吹——民間鼓吹樂中的一支奇葩
唐山花吹,是在鼓吹樂正常吹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包括嗩吶、鼓、鈸三個部分。它是以手中的樂器為載體,集演奏表演於一身,既好聽又好看的一種鼓吹樂演出形式。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大約出現在清代光緒年間。這種形式一出現,就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在逢年過節、喜慶的時候,只要有花吹,就引起轟動,演奏者與觀眾,互動互勵,歡騰熱烈之情溢於言表,十分令人感動。
唐山地區的鼓吹樂,正常演奏的基本形式,是由兩支大桿喇叭(桿長一尺一寸)、一個堂鼓、一付小鈸組成。以喇叭為主奏樂器,鼓、鈸為伴奏樂器。一般採用口吐鼻吸的循環換氣法演奏。音量宏大,音色脆亮輝煌,穿透力強。特別適於戶外演奏。演奏場合,有紅白喜事、門市開張、節日、廟會、鬧秧歌等。隨著演奏技巧的不斷提高,出現了滑音、嘟嚕音、單吐、雙吐等。民國初年,又有遷安藝人金財、灤縣藝人(現灤南)姚卓雨等開始用嗩吶哢戲,並且發明瞭雙哢、穿三件等。
花吹(包括打擊樂)的出現,由於它演奏靈活,妙趣橫生,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有時可以與秧歌爭奪觀眾,讓秧歌隊冷場。花吹演奏的主要曲目有《滿堂紅》、《大姑娘愛》、《拉洋片》、《繡得勒》等。
花吹是民間藝人的百年集體創造,是鼓吹樂中的一支奇葩。既然它能在民間流傳上百年,並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就證明它有著極強的藝術生命力。因此我們應該加以大力的扶持,使其健康地發展下去。
目前,唐山花吹,已後繼乏人。能夠較全面掌握花吹的藝人,寥若辰星。但值得慶幸的是唐海縣姚氏嗩吶第六代傳人姚少林(藝名二林)不但全面繼承了花吹演奏技巧,還有所發展。他的主要成就是,花吹技巧嫻熟,與樂隊配合密切,能調動樂隊的整體力量,形成集體優勢。高潮時還能引入轉碟,六支嗩吶合吹等技術,讓人觀之大振。
- 關鍵字搜索:
-
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