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為何熱衷放「高利貸」?

如今,相比於對公司業務進行投資,手上有閑錢的中國企業更熱衷於放「高利貸」。

中國政府的抗通脹措施或許已導致房地產、製造業等一系列行業的業務增長勢頭放緩,但卻為那些現金充裕的國有企業發放委託貸款創造了條件,因為成千上萬的小型企業正為了求生尋求高利率的民間貸款。

據證交所文件和數據供應商萬得資訊(Wind Information Inc.)的數據,今年1-8月份,40家上市公司總共向現金拮据的企業發放委託貸款人民幣80億元(合12.5億美元),同時,有22家上市公司以委託貸款形式從母公司借款人民幣120億元。

上述委託貸款的利率最高達到24.5%,相當於1年期基準貸款利率的近四倍。

更能說明事實的是,央行的數據顯示,儘管2011年上半年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4.17萬億元,同比減少10%,但同期新增委託貸款7,028億元,同比增長一倍以上。

在中國,企業之間直接拆借資金是被嚴格禁止的。不過企業可以透過銀行向指定借款人發放委託貸款。貸款利率由委託方決定。銀行則充當中介人的角色,收取委託貸款手續費,但不承擔任何信貸風險。

對一些上市公司而言,委託貸款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舉例來說,香溢融通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Sunny Loan Top Co., 簡稱:香溢融通)的半年度業績報告顯示,今年1-6月份,香溢融通通過發放委託貸款實現利潤人民幣5,550萬元,佔上半年淨利潤的85%。此外,武漢健民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Wuhan Jianmin Pharmaceutical Groups Co., 簡稱:武漢健民) 2月份以20%的年利率向一家酒店運營商發放了人民幣1.50億元的委託貸款,交易利潤約佔上半年淨利潤的三分之一。

相比於投資,企業寧願選擇放貸,這在中國既不是什麼新鮮事,也不是什麼反常現象。中國政府長期以來一直通過收緊銀行貸款來解決通脹問題,這通常就給小型民營企業帶來了融資壓力,促使它們從非正規貸款市場融資。

最令人側目的例子之一是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Tsingtao Brewery Co., 600600.SH, 簡稱:青島啤酒),該公司曾掏空現金用於放貸。1993年,青島啤酒通過在上海和香港的首次公開募股(IPO)融資約人民幣10億元,成為中國國內首家在兩地上市的國有企業,同時也是首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內地國有企業。但在完成上述融資後的兩年內,青島啤酒把幾乎所有融資所得都以委託貸款的形式發放了出去,而這些資金本應用於擴大啤酒業務。

當時正值中國處在嚴重的信貸緊縮之際,政府在竭盡全力抗擊通貨膨脹。1994年,中國的通貨膨脹率一度高達24%。

雖然沒有上世紀90年代中期那樣嚴重,但7月份中國通貨膨脹率達到三年高點6.5%,且外界廣泛預計通貨膨脹在一段時間內還將高位運行。另外,中國樓市泡沫和動盪的全球市場意味著中國經濟這段時間將面臨更加複雜的局勢。

為了抑制消費者價格和房價過快上漲並阻止「熱錢」流入,中國政府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已加息五次、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九次。

這些緊縮措施導致銀行體系信貸趨緊,企業融資成本上升,特別是中小私企和地產開發商融資困難。

雖然中小企業吸納了約80%的中國城鎮勞動力,但由於易受經濟放緩衝擊,這些中小企業在當前緊縮週期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

新華社近日援引中國全國人大常委辜勝阻的話報導稱,目前中小企業只有10%能夠從正規銀行體系得到貸款,約90%要靠體制外的融資。

辜勝阻稱,某些地區民間借貸的年利率高達120%。

房地產開發商是另一類倚重民間借貸的企業。公眾對高房價的日益不滿促使政府收緊了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信貸政策,導致這類企業受到融資成本上升的衝擊。

證交所文件及萬得資訊的數據顯示,新增的人民幣200億元委託貸款中,約30%流向了房地產企業,這些開發商支付的貸款利率通常不低於12%。

另外,有跡象顯示銀行體系信貸趨緊已經給部分藍籌房地產企業造成打擊,雖然現金流惡化,但這些企業仍堅持不降價。中國最大的食品生產商中糧集團(COFCO)旗下中糧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COFCO Property (Group) Co., 000031.SZ, 簡稱:中糧地產) 7月份表示,從六家姐妹公司處獲得人民幣37億元的三年期貸款。

中糧地產稱,在政府加強對房地產行業宏觀調控導致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受限的背景下,此次內部交易凸顯出股東對公司的資金支持。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銀行業研究中心(China Banking Institute at the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主任郭田勇表示,他對今年以來委託貸款出現大幅增加並不感到奇怪,因為官方正規的融資渠道被調控了,企業要是想要錢,就會想其他的辦法,社會上一定會出現大量其他的融資方式,比如委託貸款、民間借貸。

郭田勇指出,委託貸款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是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了中國控制總需求和抑制通貨膨脹措施的效果。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Rose Yu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