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以清朝康熙大帝和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為主題的展覽,十月將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來自北京、瀋陽故宮的文物,和遠道從法國借展的藝品,將一起見證這段中國歷史上,中西文化交流最熱絡的輝煌時代。
這場展覽,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為了慶祝辛亥革命一百週年特別舉辦。為什麼選中康熙大帝和路易十四這兩位君王為主角,臺北故宮院長周功鑫說,世界歷史上,這兩位分居亞洲和歐洲君王,雖然從未謀面,但關係卻極為密切,彼此認識很深。他們的交流,事實上是透過耶穌會的教士,以及東印度公司的商船,讓中法兩國的藝術和文化,都發生重大的改變。
耶穌會教士在當時對中、法文化交流扮演的角色,臺北故宮博物院錄保存處長嵇若昕說,當時的耶穌會教士,他們組織嚴密,內聚力強,最重要的是傳教手法靈活,例如中國人熟悉的、明代來臺的利瑪竇,為了順利在中國傳教,他們同意信徒可以祭祖、祭孔,之後延續了這樣的傳教方法,因而得到康熙大帝的認同。
至於兩位帝王之間的交往,嵇若昕說,根據歷史,康熙曾經發出「諭令」給路易十四,主要針對中國天主教徒祭祖和祭孔的問題,強調這是中國人的傳統。為了保證這封信能夠傳到歐洲,這封以紅色印刷的諭令,後來在廣州港口,向所有駛向歐洲的商人、傳教士散發。原件在法國保存了三份,這次也送到臺北展出。
至於兩國在藝術上的交流,嵇若昕說,從傳教士的穿梭往來之間,中國學到了歐洲製作琺琅器的工藝,也得到了當時比珠寶還貴重的玻璃。歐洲人則是對中國的青花瓷大為著迷,歐洲工匠紛紛彷制後,出現一批「中體西用」的特色文物。
除了遠從法國運到的文物外,這場特展也向北京和瀋陽故宮借到珍貴收藏。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殷稼說,三十二件從大陸來的展品,包括北京故宮提供的康熙的畫像,還有康熙皇帝研習西方科學技術和天文學的器具。瀋陽故宮也提供了瓷器等收藏品。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