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桶油」的巨額利潤從何而來?
國資委列出的102家央企運營數據顯示,2010年,中石油以972.5億元的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位居盈利榜榜首,較2009年(796.3億)增收近300億元。而2009年冠軍中移動則退居第二名,盈利658.9億元,較2009年減少137.4億元。第三名中石化盈利也增長了123.2億元,達516.4億。中海油和國家電網分別排第四、第五名。去年,中央企業共實現淨利潤8522.7億元,比上年增長42.8%。
在中小企業一片叫苦聲中,中央企業卻日子越過越滋潤,利潤持續以極高的速度增長,大有「國進民退」的反攻之勢。
而在中央企業中,「三桶油」更是以利潤雄居前四、稅收牢控前三的「驕人業績」,讓其它企業只能望其項背而自嘆不如。
奇怪的是,自進入高油價時代以來,「三桶油」就一直聲稱,煉油如何如何虧損,並以斷供、停供等各種手段要求提高成品油價格。更奇怪的是,在新的成品油價格機制下,由於油價的調整應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化相匹配,也就是說,利潤的增長也應當是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相適應,不應當出現增幅過大的現象。更何況,在實體經濟普遍出現經營困難、增速放慢、效益下滑的情況下,「三桶油」的利潤也應隨之放慢,為什麼會出現反其道而行之的現象呢?「三桶油」的利潤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歐債危機等的影響,近幾個月以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也出現了持續下跌的現象。但是,有關方面卻並沒有及時調整油價,直到前不久才勉強下調了成品油價格,且下調幅度明顯沒有達到預期。理由是,按照成品油價格調整機制,尚未滿足調整價格的條件。反之,成品油價格上調卻似乎很少出現這樣的現象。在油價調整問題上,繼續呈現著漲價急匆匆、降價慢吞吞的現象。
近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地方又出現了「油荒」,而在「油荒」現象中,民營油企又照例成為了「斷供」對象,許多民營加油站只好被迫限量供應或停業。在成品油資源完全掌握在「三桶油」手中的大背景下,油價又如何不被「三桶油」完全操縱呢?利潤又如何不是按照「三桶油」的意志而轉移呢?
在經濟出現困難的情況下,央企理應發揮更大的作用,與其他企業一道共度難關。但是,掌握著壟斷大權的央企們,卻趁機打家劫舍,大發經濟困難財,這不能不令人深思。
在市場經濟下,優勝劣汰是最明顯的特徵,前提是,必須公平、公正。「三桶油」的「優勝」,顯然不是靠的實力,而是對資源的高度壟斷。所謂的巨額利潤,完全是對其他市場經濟主體和公眾的盤剝。可以這樣說,「三桶油」等壟斷企業的效益越好、利潤越高,其他市場經濟主體就越悲哀、越可憐。
面對「三桶油」取得的「驕人業績」,我們不禁要問,這些利潤到底是從何而來?為什麼在別的企業效益嚴重下滑的情況下,「三桶油」卻可以賺得缽滿盆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