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調準備金能否改變股市暴跌的厄運
央行宣布,從2011年12月5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為近三年以來的首次。央行上一次下調存款準備基金率是在2008年12月25日。呼籲了很久,管理層終於改變貨幣政策的方向,從上半年的月月上調,到如今的逆轉,說明經濟形勢不如人意,保增長再次成為主旋律。
黑色星期三之後,央行下調準備金別有深意。特別是在中央工作會議召開前,這次準備金下調,具有標誌性的意義。我們此前多次呼籲要從現實的經濟形勢出發,改變非常緊縮的實際政策。當全民放貸和全民追債上演時,當高利貸資本侵吞實業時,是該改變流動性的時候了。
股市再次遇到黑色星期三。這一次大陰線給人們的感覺是,一場逆轉性風暴。如果盤點其根由,箇中原因有不少,但直接導火索就是,有傳聞稱國際板即將出爐,預計12月中旬要到證監會內部商議,B股應聲瘋狂跳水,盤中跌幅達7.36%,錄得一年半來新低,並拖累A股暴挫,滬指盤中跌近百點,最低探至2319點重要心理關口,各主要股指跌幅均超過3%,創業板指跌4.79%。
不過,對於市場傳言國際板馬上要走內部流程,上海證券交易所相關負責人今天表示,該消息是謠言,並不屬實。
推出國際版導致股市暴跌的邏輯依然聚焦在圈錢和流動性上。為了印證這個想法,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必須指出,工行擬發行不超700億次級債,以及城商行IPO開閘傳聞。當前市場上流動性非常緊缺,進入股市又賺不到錢,甚至還不如放高利貸,如果股市還在繼續抽血圈錢,導致災難性的後果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今天宋鴻兵先生也認同了筆者的觀點,即世界各國救市只有一招:印鈔。事實上,在我們的話語詞彙裡,如果金融變成了高利貸,變成了不是實業經濟的推手,反倒是變成了吞噬實業經濟的病毒,這是最可怕的事情。股市的目的即是給實業融資,給居民以投資的渠道,但是,如果不改變上市公司的提款機的性質,不改變為超發的貨幣和信貸提供「強烈需求」的功能,那麼,這樣的股市遲早會傷掉股民的心。
金融部門的各個掌門人之所以大調整,新官上任三把火,相信與改變中國金融市場偏離正業有很大的關係。雖然說股市有漲有跌,但每次漲跌背後反應的問題,都值得我們去反思。我們的股市功能到底是做什麼的?是為實業和投資者提供交易平臺,還是為了通過超發股票和紙幣,進行利益大分配,是到了抉擇的時候了。一個不是有效地市場,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信息透明,謠言止於智者,同樣止於透明。政策市是扭曲的市場,失去了股市指示預測經濟的新號功能了,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損傷。
另有分析說,由於人民幣貶值預期越加濃厚,因此B股雖然以美元和港元計價,但掛鉤的是人民幣計價資產標的,因此這也可能引發資金撤離。事實上,外資大撤離,在某種意義來說是在「挺美元」,但是,我們要明白,美元真正的奧秘不是升值與貶值,而是美國能夠操縱其升值或者貶值的節律。這才是最重要的,如今歐債危機蔓延到了全球,印鈔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因此,很清晰的圖景是,未來全球進入了政治、軍事和經濟的高風險時代。資本撤離中國,在某種意義上減輕了貨幣超發的壓力,同時也降低了通脹的風險。不過,我們應當看到,無論是美元「升值」還是「貶值」,貨幣政策怎麼顛倒來去,美鈔越印越多都是一致的,這與上述的政策沒有關係,上述那些政策,其實都是掩人耳目的。讓經濟分析師們找不到目標,只能在表象上爭來爭去。
外資撤離對於股市來說,固然不是一件好事。不過,我們需要清楚,中國股市的問題,不是資金不足上,更主要的是,這個市場不能反應價值的真實大致的變化,往往取決於非市場的因素。這等於讓人看不到出牌的規則和情形,沒有明確的預期,沒有明確的現實依據,消息滿天飛,內幕交易橫行。
需要圈錢或者減持的時候,非理性的推高市場價格,讓無數的投資者埋葬在山頂上,如此,已經割了好幾代股民了。托市,目的是為了引誘,如今,市場依然是這樣的,沒有根本的改觀。
經濟好時股市不一定會漲,但經濟不好時,股市一定不會迎來大牛市。這是我們的經驗,這裡面價值與價格扭曲的根源在於我們的市場不是一個有效地市場,而是一個受到其他因素更大的市場。
如今管理層開始,下調準備金其實在數字已經可以看到了端倪:比如說CPI的下降,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也斷崖式的跳水,股市也又遇到黑色星期三,準備金政策的改變,可以說是對上半年月月上調過度反應的修正,同時,也是保增長的新需要。但是,這對於股市來說,僅僅是利好的一個開端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