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樓市打壓成功中國就完了

近日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教授在一場高端講座上圍繞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對2011年我國經濟何去何從,作出了獨特的見解。

郎咸平講,我們過去的一個重大失誤,在於將中國定位於一個製造業大國,由此,將與製造環節無關的產品設計、原料採購、物流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六大環節拱手讓給歐美。這樣做的一個惡果,是我們的企業喪失了定價權,而一件產品90%多的利潤都被這個環節掌控,製造這個環節只有不到10%的利潤可拿。中美之間關於人民幣匯率的爭議,實際上也是一種定價權之爭。美國希望能夠控制人民幣的價值。近來,隨著高盛進入中國,美國甚至啟動了對於中國的第三場定價權戰爭:他們希望能夠控制中國的股市。去年,高盛曾牛刀小試,導致中國的H股大跌。這給中國的投資者帶來更大的風險。現行勞工政策未能追求企業和勞工雙贏。

郎咸平認為,正因為企業缺乏定價權,作為製造商品的加工企業員工薪水"10年維持不變"。不是企業不想給自己的員工加薪,而是因為他們沒有更多的利潤拿出來提高員工的福利。而政府作出的應對方案也欠週全。比如普遍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使得湖北的最低工資標準只比江蘇低5%,一個湖北的工人願意為了這5%而跑到江蘇打工嗎?現行勞工政策的一個誤判在於,不是追求企業和勞工的雙贏,而是打擊企業。比如勞動合同法規定員工可以炒老闆,老闆炒員工不行,讓企業負擔政府所有錯誤決策的成本,這使1/3的製造業陷入困境。現在推行的"工資協商制度",規定只要有20%的工人有協商意圖,資方必須與其協商,否則當場罰款20萬元。土地出讓金拿出1/3可以解決老百姓"三座大山"。

郎咸平稱,今天中國絕大部分產能嚴重過剩,只剩下最後一個產業還有強勁需求,那就是房地產業。房地產業是中國最後一個支柱產業。近年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打壓樓價。許多人關心這種打壓是否有效果。如果換一個角度考慮:要是打壓成功了,房價降下來了,會是什麼樣的情況?那就是中國完了!中國的房地產業現在好比是一座火山,政府的打壓即是試圖把這個火山壓住。如果強制壓住了,熔岩不會自動消失,一定會從岩層中更為薄弱的環節漏出來,其後果是:惡性通貨膨脹、經濟再次探底,甚至引發火山爆發,最後一個支柱產業畫上句號。讓房價上漲,老百姓住房怎麼辦?新加坡的做法是一個樣板,即政府加強保障房的建設,以一個繁榮的商品房市場來構建保障房的基礎。2010年政府土地出讓金2.7萬億,拿出10%建保障性住房,2700億可以建設2億平方米,10年20億平方米足足夠2億人居住,如果從土地出讓金拿出6000億可人人看病不要錢,再拿出1000億可人人上學不要錢,所以從土地出讓金拿出1/3,可以解決老百姓住房、看病、上學"三座大山"。企業擁有更大的彈性才能應對危機。

郎咸平指出,要想成功應對危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其一是比其他人更早意識到危機的到來;其二,也是更重要的,是企業要擁有更大的彈性。

比如李嘉誠。他在2008年金融危機到來之前就清償了自己的債務,降低負債比例,然後出售了一些股權,讓手中保有大量的現金。在金融危機到來後,他又宣布停止所有的投資。這樣下來,李嘉誠大概持有220億美元的現金,那麼這220億美元當中,70%左右是以現金形式所保有,另外30%是以國債方式所保有,所以非常具有流動性。此後,在所有人都無力投資時,李嘉誠抓住機會,在上海做了一筆投資,賺了一大筆錢。郎咸平語錄:·只要你在中國看到泡沫,那一定是一個更大危機的先兆。

政府的政策一定是根據表面現象作出的,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能解決本質問題。·品牌並不是每一個企業都能夠做得到的。那些認為通過幾個名人打廣告就能夠推出一個世界一流品牌,根本是不可能的。

中國是一個最喜歡談判而又最不會談判的國家。出口價格往往是越談越低,進口價格往往是越談越高。

所有央企國企只上繳了1.2萬億元的稅,而所有的個體戶 (僱用員工少於5人)的小企業,居然上繳了1.1萬億元的稅。

當政府遇到處理不了的情況時,通常的做法是加稅。控制股價,提出印花稅;控制樓價,提出房產稅;汽車多了,提出車船稅。

收費已成為地方政府的財政來源。廣東河源一個收費站的收費期限居然達到756年!如果你覺得走高速公路交費很正常,那就證明你不正常。

北京取消對運菜進城的車輛收費,導致菜價降了一半。

中國有重蹈日本覆轍的危險,而且比日本輸得更慘。

渾然不知危機將至,一個民族將為這種自大無知付出代價。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