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在東亞陷入全面戰略被動(圖)

 2011-12-17 21:2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9
    小字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東盟系列會議上

在過去一個月內,東亞的地緣政治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國的一系列動作使中國陷入全面戰略被動。

在印尼巴厘舉行的東亞峰會期間,美國聯絡盟友和東亞地區的主要大國在南海問題上公開挑戰中國政府的立場,使北京不僅丟臉而且十分孤立。

東亞峰會期間另一重大發展是日本宣布爭取加入美國倡導的「泛太平洋夥伴」自由貿易區。由於這一正在醞釀階段的區域組織拒中國於門外,日本的申請被看成是中國在區域自由貿易上將限於孤立。

東亞峰會剛閉幕,美國總統歐巴馬飛到澳大利亞,宣布建立一個能夠容納2,500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新基地;這一舉動被普遍認為是華盛頓針對北京在東亞地區軍事力量不斷加強的反應。值得關注的是,當中國政府公開譴責美國的行為是「冷戰思維」時,東亞許多國家都暗地裡為美國叫好。東亞峰會的另一壓軸戲是美國宣布希拉里克林頓國務卿將對緬甸舉行歷史性的訪問。

在12月1日,希拉里克林頓到達緬甸,試圖鼓勵緬甸的軍政權進一步開展政治民主化,並重新開拓被冷凍了20年的美緬關係。由於緬甸的軍政權歷來受中國的控制,美國的這一戲劇性的舉動,如果成功,將大大削弱中國對緬甸的影響。 中國甚至可能失去多年來在緬甸苦心經營後積累的戰略資源。

雖然這四個事件互相之間沒有直接聯繫,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即中美在亞太地區的戰略競爭。不久之前,亞洲地區的許多戰略觀察家,尤其是北京的政治精英,都認為美國已陷入不可逆轉的衰落,而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則將逐漸超過美國。現在看來,這種判斷為時過早。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霸主地位是建立在中國根本不具備的一系列結構性優勢之上的。在中美今後的戰略競爭中,美國不必花很大的精力就可以利用這一系列結構性優勢使中國處於被動地位。

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最寶貴的戰略資產並不是它駐紮在該地區的強大軍力,而是它在二戰以來扮演的區域戰略平衡者的角色。美國扮演這一角色的根本目的是防止亞太地區出現一個能挑戰美國的區域霸權。

美國的這一利益和亞太地區除中國和冷戰時期的蘇聯之外的所有國家的安全利益不謀而合。正是由於這一根本因素,美國和亞太的中等強權(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都有軍事同盟;同時,東南亞國家(包括被美國侵略過的越南)都希望美國在亞太永久扮演這一角色並為此提供各種便利和支持。

在過去幾年內,由於美國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事,無力關注亞太地區的戰略平衡。同時,中國的相對的戰略克制及所謂的對東南亞的「微笑攻勢」大大加強了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但是,由於中國在去年內一系列的外交失策(如處理南海的爭議,在釣魚島問題上對日本的過分反應,在朝鮮武力挑釁南韓時的不力干預等),亞太地區國家對中國的看法有了極大轉變。它們認為一個能取代美國的中國不僅不會為亞太的其他國家提供安全保護,而且會仗其實力不守國際規則欺負弱國。

當然,亞太國家對中國的擔憂為美國重返亞太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戰略機遇。目前,美國正在調整其全球戰略部署。亞太地區被再次確定為美國的戰略重點。要重新獲得亞太地區的戰略主動權,美國只需利用亞太國家對中國的戰略恐懼,實施幾個成本很低的外交和安全措施就能讓中國陷入一個十分被動的境地。

對中國來講,美國將在很長時期內保持這一戰略優勢。因此,在中美在亞太的(有限)戰略競爭中,中國將一直處於劣勢。要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局面,中國只有兩條路。一是走民主化道路,這既可永久結束中美的戰略競爭,亦可徹底打消周邊的民主國家對中國的安全恐懼。二是大大調整亞洲政策,以「親鄰」為主。這需中國在領土爭端上作出極大讓步和在區域安全問題上扮演一個更積極的角色。第一條道路中國共產黨會堅決反對,所以不太可能。第二條道路理論上可行,但實際上很困難。最主要原因是專制政權的自我安全感較低,同時又缺乏誠信。因而中國的鄰國對中國的戰略防範不會放鬆。所以,中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被動將是一個長期現象。

来源:BBC中文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