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最嚴重危險是權貴資本主義

各級政府不斷強化資源配置的權力和對經濟活動的干預,使尋租的基礎在許多領域繼續保持甚至擴大,從尋租活動中得利的特殊既得利益者,必然力求推動「半統制、半市場」的經濟體制向國家資本主義乃至權貴資本主義蛻變。

財新《中國改革》月刊第12期發表對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的專訪——《當前中國改革最緊要的問題》,吳敬璉表達了上述觀點。

他分析說,在這些尋租者中,有相當一部分在前期改革中曾經支持過改革。但是,當改革走到了半途,他們作為增量改革的獲益者,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希望維持甚至擴大行政權力廣泛干預市場和經濟體制的「雙軌」狀態,以便繼續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自由自在地弄權尋租,發財致富,而不願繼續前行,去努力建立規範的、平等競爭的市場。

吳敬鏈認為,目前已經出現了他本人在上世紀90年代指出的「規範化的改革往往被有些人說成是‘理想化’乃至‘保守思想’,而花樣百出的‘尋租’活動,如鯨吞公共財富的‘產權制度改革’,圈地運動式的‘土地批租’,掠奪廣大股民的金融魔術等卻被這些人以‘改革’的名義歌頌備至,說那是足以富國富民的靈丹妙藥,瞬忽間就風行全國」的奇怪現象。

他提醒,隨著改革的深入,尋租的社會力量保守性的一面變得越來越突出。由於他們確實曾經有過改革的經歷,並且即使在阻礙或歪曲改革時也繼續打著改革的旗號,所以很容易迷惑群眾、使群眾信假為真。

吳敬璉指出,2004年經濟過熱發生以後,一些黨政領導機關以宏觀調控之名,對市場交易和企業經營進行微觀干預,行政審批權力大大強化,改革的步子明顯放緩,甚至在有些方面出現倒退。

近年來,買官賣官越來越盛行,吳敬鏈指出,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公權不彰,官員的個人意志能夠決定企業的成敗禍福。權力不肯退出市場,反而強化對市場自由交換的壓制和控制。尋租活動的膨脹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巨額的租金總量,對我國貧富分化加劇和基尼係數的居高不下產生決定性影響。人民大眾的不滿也由此而來。

特別需要警惕的是,舊路線、舊體制的「老禁衛軍們」利用群眾的不滿,並在某些傳媒的配合下,把群眾引導到反改革的方向上去。如果是這樣,就會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

吳敬鏈指出,諾斯曾經分析過由於路徑被鎖定帶來的危險,一旦路徑被鎖定,除非經過大的社會震盪,就很難退出了。我們目前的情況就有這樣的危險。

而想用政府的強力管控來遏制腐敗是一種不可能成功、卻十分危險的處方,吳敬鏈說,因為政府權力的擴張必然造成尋租基礎的擴大,而尋租基礎的擴大又不可避免地造成腐敗的蔓延。於是,就會陷入一種政府擴權和腐敗蔓延的惡性循環,把社會推向潰敗的深淵。

吳敬鏈認為,要弄清政府權力的邊界。在與市場的關係上,不能取代市場,不能利用公權攬買賣。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有限的和有效的政府。面對目前的現實,很多人要求政府有更多的作為,這是有理由的,但是,需要弄清楚強化政府作用的方向是什麼:是為市場的有效運行建立一個好的制度環境和提供市場所無法提供的公共產品,以便提升市場,還是用政府的強制力量去駕馭市場、壓抑市場和取代市場?正如許多後發展國家現代化歷史所表明的那樣,必須堅定地推進改革,回歸市場化、法治化和民主化的正途,只有這樣,才能走出惡性循環。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吳敬璉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