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見光的藥物?沒錯,你千萬別理解成在陽光暴晒下失效的藥物喲。它說的是,服藥的人吃了該類藥物後,不能見「光」,否則可能會出現皮膚過敏等問題。
白皙嬌嫩的皮膚一直是小旭引以為傲的事。但不久前發生的一件事卻讓她有些手足無措。兩個星期前,小旭突然出現了尿痛、尿頻、尿急的症狀,而且小肚子也隱隱地犯疼,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是尿路感染,醫生給開了磺胺類的抗菌藥——磺胺甲基異惡唑等藥物。
然而,吃藥的第二天中午,小旭僅僅是出外吃了頓午餐,回來後就發現臉、手背等暴露在外的肌膚都起了小水皰,雖然水皰很小也不多,但仍讓她有所警覺,於是趕緊到公司附近的一家醫院檢查,結果皮膚科的醫生在經過診斷後,判定為「藥物光毒反應」,也就是服藥後,在陽光照射後發生了過敏反應。
5類人更易發生光毒反應
強烈的陽光可使藥物活化,從而直接破壞或殺死皮膚細胞,因此暴露在光線下的皮膚在日晒後幾分鐘或幾個小時內,就可產生輕度的光毒性反應。與普通人相比,光毒性反應更容易發生在以下5類人身上:
1、皮膚嬌嫩者
2、因痤瘡正在使用抗菌藥治療的人
3、人體免疫缺陷病
4、紅斑狼瘡
5、免疫功能受損的患者
那麼,如何判斷光度反應呢?如面部、頸部、前臂、手背等暴露在外面的皮膚,經過日晒或紫外線照射後出現紅斑、丘疹、風團樣、水皰等皮疹,也有人的皮膚是紅斑水腫或斑塊等表現。
7類易發生光毒反應的藥物
抗菌藥沙星類抗菌藥是光毒反應發生率較高的一組,很多名稱中都帶有「沙星」兩個字,如環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諾沙星等等,屬於抗菌藥的喹諾酮類別。據統計,沙星類抗菌藥導致光毒反應發生率為0.1~3%,服用該類藥物皮膚經光照以後,常見的症狀是皮膚紅腫、發熱、搔癢、皰疹等。
除殺星類抗菌藥物外,還有四環素類、磺胺類、美滿黴素、多西環素、地美環素等抗菌藥,也有光毒反應的報導。
抗精神病藥如氯丙嗪,在臨床上,它是用來治療精神病、鎮吐、低溫麻醉及人工冬眠等情況的藥物。氯丙嗪為處方藥,因此在服藥前可找專科醫生或藥師諮詢相關情況,服藥後也要做好防護,如戴墨鏡及避免皮膚直接暴露於陽光下等。
利尿藥如速尿、雙氫克尿噻(氫氯噻嗪)等,也就是能增加排尿的藥物,也是高血壓疾病常用的治療藥物,在水腫、心衰、胸水、腹水的也多用到該類藥物,臨床上也有其發生光毒反應的報導。
抗組胺藥如扑爾敏、苯海拉明等均為第一代康組胺藥,常用於抗過敏治療。
解熱鎮痛藥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很多人對該類藥物都不陌生,在感冒、疼痛、消炎時,都可能會用到,在用藥日晒後,若出現皮膚反應時,要加以警惕。
降糖藥如格列苯脲、格列吡嗪等,該類藥物也是用量較大的藥物,它們均為處方藥,若在服藥後出現光毒反應時,應及時找專科醫生諮詢或換藥,切不可擅自更改或停藥。
抗腫瘤藥:如長春新鹼等,長春新鹼常用於治療急性及慢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小細胞肺癌及乳腺癌等,為靜脈注射藥物,並不是非處方藥。
避免光毒反應預防最重要
1、看說明書。服藥之前請詳細閱讀藥品說明書,特別是說明書中註明該藥可致光毒反應時,在服藥期間及停藥後5日之內,應避免接觸陽光或紫外線。
2、停藥。對於已發生光毒性反應的患者,應立即停藥,並去皮膚科就診,不要自作主張亂服藥,以免延誤病情。值得注意的是,在症狀未消失及症狀消失後5日內,仍不能接受太陽光或紫外線照射,以免再次發生光毒性反應。
3、防晒。對於易感人群,在使用沙星類抗菌藥或其他有光毒反應的藥物期間,外出時要注意特別防護,如出門前塗抹防晒指數超過15的防晒霜,打遮陽傘,戴遮陽鏡等,特別是夏季即將來臨,更要注意穿長褲及長袖衣物。
4、查病歷。以前曾經發生光毒性反應的患者,要慎用或不用已知可產生光毒反應的藥物。
光毒反應並非人人都發生
藥物的光毒性反應並不是每個服藥的人都會出現,其發生的頻率、病情的嚴重程度都是因人而異的,有些人可能在接觸陽光或紫外線一小會兒後就可能出現水皰等皮膚過敏的反應,而有些人甚至很難察覺到症狀,一般情況下的光敏反應都較為輕微。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