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礙是個全球性問題,很多人不同程度地受到失眠、打鼾、早醒等困擾。美國《真簡單》雜誌近日總結出人們最愛發生的9大睡眠問題,並讓專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具體的解決辦法。
一、夜醒型:
晚上10點半能正常入睡,但3-4個小時後卻異常清醒,每晚深睡時間不足4小時,早上起床後頭昏眼花洗熱水澡、睡前喝熱牛奶,甚至吃安眠藥都毫無療效。
專家建議:首先應考慮是否與近期發生的某種壓力巨大的生活變故有關,比如感情破裂等。找準病因,對症下藥,失眠就會逐漸好轉。具體包括:
1.心理疏導,最好通過心理醫生,幫你認清阻礙睡眠的絆腳石,比如一躺到床上,就老是回憶起讓人煩心的事。2.針灸有助於減輕焦慮,誘導深度睡眠。3.不喝酒。飲酒的確有助入睡,但是從睡眠品質看,它會導致更多的睡眠干擾。4.坦然接受「夜醒」。夜醒屬於正常現象,並非大難臨頭,無需為此憂心忡忡,焦慮不安,否則容易形成惡性循環。5.將鬧鐘從床頭移開,深夜盯著鬧鐘只會更加焦慮。
二、晨鳥型:
白天忙忙碌碌,晚上一黑天就上床呼呼大睡,但凌晨2點左右會習慣性醒來。原因可能是孩子吵鬧、家人鼾聲或是被大小便憋醒。醒來之後就無法重新入睡,躺在床上,大腦飛快地思考問題,最終放棄睡眠。
專家建議:1.此類失眠者應當設定一個固定的時間起床,並堅持一週,由此可以計算出一週睡眠時間。比如,按每晚7個小時睡眠計算,要想早上5點起床,就應該在晚上10點睡覺。之後逐步調整睡眠時間,使早晨醒來的時間逐漸晚些,從而達到調準生物鐘的作用。
2.為了減少「早醒」焦慮,建議醒來時不要躺在床上,最好起床放鬆一下,比如喝一杯果汁或牛奶。越是躺在床上「努力睡」,反而越清醒。
三、夜貓子型:
通常在夜間更興奮,看電視、看書、上網、做家務,一直熬到凌晨兩三點才睡覺。早晨因為要上班,還得正常起床,但起來後會覺得頭昏眼花。1.睡前一定要放慢生活節奏,盡量利用白天時間處理電子郵件、安排家務。2.電視、電腦顯示器發出的光可抑制褪黑激素,導致睡眠障礙,可以給它們增加藍光濾光片。3.晚上光照太強,就相當於攝入了咖啡因,因此睡覺前至少2小時應調暗燈光。
四、焦慮型:
入睡時很順利,但睡眠中會多次醒來,雖然躺在床上,腦子卻轉個不停,想東想西,為工作生活瑣事而焦慮。如果睡眠環境差(室外交通嘈雜等),或者從事了新的工作,那麼失眠會進一步加重。
專家建議:1.放鬆身心,轉移注意力,比如關注自己的呼吸。2.讓睡眠環境更加恬靜,比如加厚窗簾以遮住窗外路燈的燈光等。3.睡覺時戴耳塞。
五、賴床型:
入睡困難,可能需要1小時左右。而一旦入睡,早晨就怎麼也不願起床,經常睡懶覺。
專家建議:1.下午和晚上不喝咖啡因飲料。2.上午盡量多接受陽光照射,適當參加戶外運動。3.必要時可在睡前補充0.3毫克褪黑激素,促進睡眠。
六、慢性失眠型:
入睡需要1個小時或更長時間;睡眠過程中醒來多次,每次清醒持續幾分鐘到1個小時;常說夢話。
專家建議:1.改善晚間生活習慣和睡眠環境。理想的睡眠環境包括:適當降低臥室室溫;光線稍暗;播放包含雨聲、海浪聲或樹葉沙沙聲的CD,可掩飾環境裡令人心煩的雜音;只把床作為睡覺之所,不在床上看電視。2.即時就醫,配合醫生診斷失眠病因。3.白天練瑜珈,適當鍛練。
七、過度刺激型:
為了完成工作加班到午夜或凌晨兩三點,想倒頭大睡時,卻發現由於過度興奮無法入眠。
專家建議:1.在白天小睡有助於平衡睡眠時間,但是時間不宜過長。2.即使工作很晚,也應該設定一個固定的睡覺時間。3.養成睡前放鬆習慣,如睡前半小時洗溫水澡、看書讀報、調低燈光亮度等。
八、缺覺型:
由於工作、生活或學習的緣故,正常情況下睡眠不足5個小時,導致經常感覺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問題。
專家建議:1.白天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應做的工作。2.戴上耳塞,避免噪音干擾睡眠。3.學會「放棄」,從某些事務中脫身。4.多參加體育鍛練。
九、激素導致失眠型:
多為更年期女性,表現為入睡難,半夜常醒,醒來後輾轉反側,直到起床,起床後常常精神萎靡。
專家建議:1.女性絕經後,激素的變化可能會影響到睡眠,如果潮熱很嚴重,臥室最好保持較低溫度。2.服用睡眠類非處方藥物需當心,此類藥物中含有會在人體內長時間停留的抗組胺劑,會導致嗜睡,並持續大約18個小時。3.睡前20分鐘服用0.3毫克非處方藥褪黑激素。4.接受體檢。女性在更年期前後可能開始出現睡眠呼吸暫停等嚴重睡眠問題。
.
- 關鍵字搜索:
- 睡眠障礙.專家平衡.燈光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