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僅以是否實現預算盈餘來判斷政府成功與否,那麼香港政府將獲得最高分。
上週,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公布了年度預算案,該預算中推出了規模為800億港元(合103億美元)的惠民措施。香港在剛過去的這個財政年度實現了670億港元的盈餘。
不過,雖然政府的財政狀況良好,但香港經濟則不然。2011年第四季度,香港經濟季度環比僅增長了0.3%,港府對2012年香港經濟增長預期也僅僅是1%至3%之間。
雖然從經濟學辭典中我們得知,可以用「滯漲」來描述高通脹和經濟停滯不前的情形,但用這個詞來形容當前香港的經濟形勢卻不夠準確。或許我們可以杜撰一個詞──「滯盈」來形容經濟增長停滯和財政盈餘高漲的局面。至少看起來香港政府如今面臨的正是這樣一種狀況。
考慮到香港坐擁中國南部沿海經濟發展的全部優勢,如此緩慢的增長數據尤其令人失望。而更讓它難堪的是,據媒體報導,去年香港GDP可能最終不敵昔日規模較小的競爭者新加坡。
或許你會認為這些數據將給所有人敲響警鐘。然而,儘管有關於香港經濟將出現衰退性增長的預測,上週港府公布的所有預算內容基本上仍是對以前的重複:不過是又一輪的一次性退稅以及電費和差餉補貼。
按照傳統的財政管理要求,無疑是要提出,在經濟萎靡到如此地步之際,應該實施永久減稅刺激方案。這不僅會鼓勵私營部門的投資和支出,還會展示出當局對未來抱有一定的信心。
然而實際上,香港並沒有出臺這樣的刺激方案,這令人失望。相反,曾俊華在講話中處處透露出對未來不確定前景的警告,提醒大家謹慎行事。香港政府坐擁6,621億港元的財政儲備,佔該地GDP的比例高達35%,相當於港府22個月的開支。毫無疑問,如此強大的經濟後盾足以讓它應付任何「妖魔鬼怪」的出現。
這種安全至上的方法從目前看至少與港府反覆發出的香港將在全球金融系統中遭遇危險的警告相一致。上週,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達沃斯年會上討論歐洲債務危機時說,他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害怕過。
一味強調負面影響所產生的問題是,如果人人都按照港府的指示行事,不僅僅是減稅,生意和交易的達成也可能會拖後。順便說一句,曾蔭權2007年曾宣布在他任期內削減薪俸稅標準稅率至15%,同時還削減了利得稅稅率。
與此同時,在香港當地經濟的兩大支柱金融業和房地產業,有證據表明這兩個行業已經開始陷入停滯。
在很多機構持觀望態度、靜觀股市復甦能否持續之際,香港證券業則一直在飽受裁員之苦。上週,三星證券(Samsung Securities)決定關閉一半的香港業務,而將全部精力投入到韓國股票的銷售上。
在其他地方,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的持續復甦將對避免很多投行縮減業務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儘管香港即將進行一些IPO,投資者的興趣卻依然低迷,尤其是散戶投資者的興趣。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由中國國有企業支持的加拿大石油開採商陽光油砂有限公司(Sunshine Oilsands Ltd.)宣布,已推遲規模7億美元的IPO。此前,外界預計這樁IPO將是今年以來亞洲規模最大的IPO。
再看看房地產業。在房地產業,看起來也存在信心缺乏的問題。房屋價格和成交量均連連下滑。
據香港土地註冊處(Land Registry)上週公布的數據,今年1月,房屋銷售量同比減少56%,至3,507套,是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此外,儘管據中原地產(Centaline Property Agency)的數據,目前房價已較去年6月的高點下滑6%,未來房價仍可能有更大幅度的下滑。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分析師預測,2013年前香港房價可能下降25%。
鑒於目前投資需求對香港房地產市場的推動程度,如果出現一場外部投資衝擊,金融和房地產業很有可能一起出現調整。
此外,可能對政府決策產生影響的是,這種情況過去曾經發生過。香港受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衝擊後,股價和房價暴跌,造成多年的通貨緊縮和政府收入不足。
儘管如此,如果人人都喪失了信心,根據最糟糕的預測投資和做生意,則可能造成內生性的低迷。
或許目前的預算受到現實的限制。現實情況是,新一屆政府將在幾個月後上臺。外界的希望是,他們能夠更好地為整體經濟帶來增長,而不止是使政府的稅收收入增加。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