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忍夠了,你忍夠了嗎?

春節後的香港報紙出現了一個大幅廣告:香港人,忍夠了!廣告中對大陸人去香港的行為頗多微詞。此圖傳開後,博友紛紛發圖回應,各種版本的「忍夠體」走紅網路,北京人、上海人、廣東人紛紛表示忍夠了。有意思的是,北上廣三大城市,都表示對外來人口忍夠了,呼籲以行政手段阻止沒完沒了的外地人進入。

爭論的背後是對利益的爭奪,是對外地人是否該享受均等的城市公共服務的爭執。

中國的城市是等級化的金字塔形結構,等級越高,公共服務越好。自上而下的各等級政府主導了城市化進程,城市資源配置也跟隨政治權力聚散,政治權力集中造成了資源和利益的集中,帶來了人口的過度集中,同時也帶來了各種城市病。大城市往往具有比中小城市更好的基礎設施條件、更大的市場、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就業機會,因而具有不可抗拒的集聚功能和高度的流動性,人、財、物等生產要素不斷向大城市集聚,必然導致城市規模越來越大,使得交通擁堵、人口膨脹、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惡化等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各種城市病也隨之產生。所謂的本地人,在原本舒服的城市中每天生活,享受著行政支配帶來的各種利益,慢慢發現人越來越多,城市也越來越擁擠,城市讓生活不太美好,彷彿都歸咎於外地人,自然少不了本地人和外地人的衝突排斥。

實際上,這一切源於等級化的城市制度,即城市間行政地位的不平等。從行政級別而言,市可以管縣,縣可以管鎮,鎮可以管鄉……上下級城市間存在著公共資源管理和分配的關係,使得資源更多流向行政等級較高的城市。因此,等級越高,公共服務也越好,人們傾向於在大城市買房,更多的是看中優秀的公共服務。相比較而言,發達國家的城市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沒有上下級關係,公共服務水平差距並不突出,也沒有那麼大的城鄉差別和城市間的差距。

高等級的城市通過行政手段和等級優勢獲取更多的資源,這些資源使得城市戶籍居民所享受的公共福利越來越多,戶籍居民成為既得利益者以後,卻拒絕外來人口享受其中的利益,希望依靠行政手段限制人口的流入,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只想要好的一面,卻不想承受壞的一面,這顯然不現實。

北京無疑是最極端的例子。北京作為首都,依托行政權力,吸收著周邊乃至全國的資源供給,留下的卻是貧窮,甚至形成了著名的環京津貧困帶。

這是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真實寫照,只是到了北京或香港,經濟發展往往更容易上升到政治問題的高度,加深了這道鴻溝。

某種程度而言,香港經濟的發展,也享受了內地繁榮帶來的收益,比如內地專供的安全廉價的食品,比如內地人購物對香港零售業的貢獻……然而,在享受利益的同時,香港人又不希望內地人均沾香港人享受的福利。北京上海廣州也是如此,外來人口對城市做出了巨大貢獻,卻被排斥在城市的公共福利之外。因為,那些享受著城市公共服務的香港人或北京人,已經成為既得利益群體,自然不希望更多的人來分享蛋糕。其實,外地人所追求的,不過是多一點的公共服務而已。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是理性的經濟動物,自然會選擇更好的環境和機會,而公共資源的配置,卻不是經由市場化之手配置,更多的是隨著行政權力聚散,這本身就是一場不公平的較量。那些弱勢的城市和外來人口,經由行政之手被強行付出後,卻一再被排斥在公共服務體系之外,是更大的不公平。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唐黎明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