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鏡頭改口漫談

 2012-03-06 13: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目前由於數碼科枝突飛猛進的發展,數碼相機在攝影領域的佔有率不斷的攀升,相機更新換代也進一步加快,新機型層出不窮,真叫人有點目不假接,要買相機的人都不知所措了。怎麼辦?其實「各村都有各村的高招」,除了有大行其道的各種轉接環可以使鏡頭在不同相機系列之間轉換外,將鏡頭通過改口的辦法用到不同品牌相機上也是一種更貼近實際的選擇。

要說鏡頭改口實際上它的歷史要比目前的流行的轉接環要歷史長的多了,在傳統膠片相機的比較早的年代,相機廠家比較著名的就那麼幾家,大都是各自為戰,各種相機的介面互為排斥,你也不能用我也不能用你。到了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形成了各自的系列:如135小型機的理光的PK,富士的FX,康太時的C/Y,美能達的MD,百佳的PB,佳能的FD,祿萊的QBM等,大中畫幅相機的系列之間就差的更多了。於是有的專業生產鏡頭的廠家除了應配套的相機廠家的要求專門生產特定的鏡頭外,有的還生產了同一規格結構而鏡頭後卡口不同的鏡頭,這些鏡頭除了後口不同外,鏡頭的其它部分完全相同,由於後卡口的多樣化,同一款鏡頭就可為不同廠家不同牌號的相機使用了。可以說這是最原始的改口,它是在生產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如:圖麗、適馬、蔡斯等廠家生產的鏡頭就屬於這種情況,也正是這個原因,可以說這些廠家生產的鏡頭改起口只要是在原來生產的不同卡口的範圍內來變更說相對是容易的。

我這裡說的改口,是對我們手中現有的鏡頭進行改口。當自己已經有了相機,特別是老的發燒友早已有了自已認可的品牌系統,可是又抵檔不了當前一些相機的誘惑,要換相機了,新舊兩個系統,有的是同一品牌卡口系統也不一樣,如:佳能以前是FD卡口,但是倒了後期和數碼時代就改成了EOS卡口,可是對自己心愛舊鏡又不能割捨,怎麼辦?有的影友對目前成套出售的鏡頭不太滿意,有的更傾向於德國的卡爾蔡司的品味,怎麼辦?有的對鏡頭有特殊的要求如:要長焦,甚至是大炮鏡頭,只能找其它品牌的來用了,可是卡口不對不能用怎麼辦?有的影友經常外出更樂意帶比較便宜又輕便的鏡頭去,在環境惡劣的情況下用的狼狽一點,甚至是丟失不會讓人心疼,可是口不對怎麼辦?於是乎接環成為了這些人的首選。可是有的影友又嫌鏡頭多換來換去的麻煩,總覺得用接環不方便,且精度沒有固定介面高,更關建的是有的鏡頭間根本就沒有接環可以相互轉換。在以上這幾種情況下只能是改口能解決您的需求和煩腦了。

就是要將鏡頭改口,也還是有的鏡頭改起來相對容易,有的就難改,有的就容易上手,有的改口的可行性大,有的改口的成功率就低,有的鏡頭還就根本不一定能改成功呢?人們對於比愛護眼鏡還在意的鏡頭來動手術是特別地在意,所以在改口前還是要想方設法弄清楚為什麼會出現以上這種情況呢?以便在選用採買鏡頭與相機時有個心理的準備,對手中的鏡頭做到心中有數。雖然相機的卡口不同,但是它們之間有不同之處,也還有相似之處的。

在前期有關使用轉接環的文章裡曾提到的關於鏡頭與相機的相面定位距的概念:相機與鏡頭接合面到鏡頭光學成像焦平面的距離。相面距大的鏡頭可以通過轉接環用在相面距小的相機上,可以無限遠成像,反過來就不可以了。這一概念同樣可用到改口的作業上,不過要解釋地是:為什麼成相面距大的鏡頭成功的順利改口用在相面距小的相機上,可以無限遠成像,反過來就要費一些周折了?因為鏡頭的相面距小於相機的像面距,無限遠處的景物的成像就會落到膠片和數碼機的CCD的前面,無限遠就不能成像了,就相當於進入近攝和微距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再用轉接環焦點就差的更多了,解決的辦法就是改口。把原來鏡頭的卡口去掉,做一隻新的裝上去,根據鏡頭與相機的相面距的差值去薄部分尺寸,使鏡頭與相機的相面距尺寸一致就可以使無限遠正常合焦了。

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了,從鏡頭的光學原理上說,以鏡頭的中心的某一點算起,鏡頭焦點成像距離是應該是與鏡頭的焦距是一致的,即焦距假設是100毫米,那麼從鏡頭的中心點到焦點平面也應是100毫米。像過去的一些傳統的老鏡頭如:座機鏡頭,製版鏡頭,大中畫幅的相機鏡頭基本是這種樣了。但是雖著相機的小型化人們要求鏡頭要縮小體積合便於攜帶,在鏡頭的設計中容入了人性化的理念,鏡頭又不段在增加新的功能,有的還增加了電子觸點和相關的電子器件,使鏡頭後組鏡片到焦點平面距離的實際尺寸在不段的縮小。有的鏡頭的後組鏡片「都兵臨城」下與相機前口接環都平齊了,特別是廣角鏡頭甚到把鏡頭後鏡片都突入到相機口裡。就這就給改口帶來的殊多的麻煩,鏡頭原裝卡口就已經設計得很薄了,沒有進一步減薄的可能了,那只能動鏡身了。可以把鏡筒去短,可這就要看裡面是否有可以去短的空間了,如:光圈機構是否礙事,調焦機構是否可調,有的鏡頭在鏡身去短後鏡頭的後組可會突入到鏡身裡面去,有可能會碰到相機的反光板,致使快門不能動做。需要從全局考慮能否允許去短的可能,這就要對鏡頭結構吃透,畫出相關的圖紙,做出定向、定量、定性的分晰。如這隻富士鏡頭要改成M42螺口,在改口時為了找回2MM距離,費盡了心思,鏡頭內前後改動相關二十多個零件和部位的尺寸,耗費工時三天,可以說是扦一發而動全身。

如:百佳PENTACON 的相面比較短要比尼康的要短大約2mm,要改成AI卡要困難些,,最終能否改還是要拆開鏡頭做具體的分晰,採用多種辦法來達到合焦。這其中有兩種主要的辦法:一是磨薄後口,二是調整鏡組的調焦環。但是有的鏡頭光這兩種辦法還達不到合焦的目的,還要採用更多的辦法綜合治理才能合焦。在所有的鏡頭裡,廣角鏡頭是最不好改的,因為鏡頭為了達到緊湊的目的鏡組已經後移到極限,改口時調整的量幾乎沒有了。為此只能是在改口前針對鏡頭的具體內部結構定量定向的分晰,行就可為,不行則不為了

在人們的印象裡,德國的鏡頭一直是大名鼎鼎,拍出的照片不錯。在還沒有電子計算機的年代,最多也只有手搖計算機可以在設計中使用了。計算一隻鏡頭數據可以說是一個較大的工程了,這需要時間的歲月來換取,改變其中某一個數據那就像人傷了筋動了骨,會大傷元氣,從製造到出產品的不亞於現在造一輛汽車了。一旦設計成一種鏡頭的光學結構就不會輕易改變的,在那種條件下創造出高斯,天塞等的鏡頭結構形式,這種形式直到現在還經常被採用。當時德國在相機和鏡頭的製造上積累的大量的經驗,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可是在當今電子計算機普及的年代,在使用鏡頭設計軟體的條件下,設計改變鏡頭的某些參數可以輕而易舉的完成,可以說沒有設計不到的,可就剩下做不到了。人們採用了非球面設計,使上了光學塑料,從而使用鏡頭的表現力空前的提高。使當時不可刻服的一些鏡頭光學設計的缺陷,有所改進和提高。日本的的電子、塑料工業發達和模具加工製造的能力使鏡頭的設計和製造拔了頭籌,所以一切不再是一程不變的,再片面的認為鏡頭的只要一個廠家同一個規格的鏡頭的光學和鏡頭的物理機械結構都是一成不變的就錯了,同一款鏡頭生產的年代不同,生產的批次不同內部的結構就有可能不同。所以有的影友問某一隻或是某一款鏡頭能否改時,我回答說,只能在我見到鏡頭後,並拆開分晰後才能做出判斷和答覆。

鏡頭要能正常使用,還有有幾個條件,一是要有調焦機構,保證鏡頭可以拍出清晰的畫面,二是要有光圈結構,要能根據光線條件的變化調整進光量的光圈機構。如電影放映鏡頭沒有調焦和光圈機構、照相館用的座機的人像鏡頭和制板鏡頭沒有調焦機構。沒有調焦環可以加工一付,或是用皮腔來代替。沒有光圈機構就麻煩了,光圈要做在鏡頭的中心結點附近才能附合要求,靠前靠後都會對鏡頭的成像有影響,弄不好還會出現攔光。再有光圈葉片在沒有相對精確的衝壓模具的情況下是不易制做成功的,這類鏡頭就不易進行專業性的改口了操作了。有的鏡頭雖有光圈機構,但是只能通過機身來觸發鏡頭上的相關的控制機構才能使光圈在拍照時收縮,在鏡頭脫離了相身後,調整光圈環是不起作用的,有的可以是在壓下鏡頭光圈撥桿或頂針和手動自動的開關可以使光圈正常,如常見的富士、M42的螺紋口鏡頭、祿來鏡頭、賓德645等。而有的在光圈環和光圈就沒有實質的結構聯繫只能是在機身的聯合作用下能在拍照的一舜間由機身來控光圈的大小收縮,如:馬米雅鏡頭。有的愛好者自己動手發揮聰明才質,土法上馬,人為的將兩者硬連接上,但是光圈環的刻度值就不准了,而且光圈環調諧量也及小,光圈變化不好控制,但不求好,光圈不準沒有關係,這種只要能動就行的標準對專業化的改口來說就不可行了。我為影友改鏡頭是要達到商業化的要求,說俗話就是要做成能拿出手的活,要像個東西。如果說對光圈調整要求不高,對鏡頭的外觀也無所謂,獨出心裁,另僻溪徑,土法上馬,那麼許多鏡頭都可以改了。我也可以下大力氣,大工時,大制做,來加工相關的機構使光圈達到實用的要求,但是造價實在是太高了,您還是買一隻現成的鏡頭吧,以快又好又經濟!

目前數碼相機上用的鏡頭大都是自動對焦,光圈由相機控的結構,雖然可以在相機上設成手動,但是在脫離相機後這些功能就全都喪失了,這樣的鏡頭也不易改口裝在其它相機上使用。一來是這類鏡頭內部有電子電路,改在其它相機上因為其系統不對,原電控系統是不能對映換用的。二來是內部沒有手控光圈的實際機構,同樣是中看不中改口的鏡頭。我為影友把適馬的SA鏡頭改成過EOS卡口的經歷,但是代價是具大的,改上一隻玩一下,體驗一下樂趣是可以的,但是這種改造是不易重複的,或許將來有了可換的EOS的標準件那麼換裝不再是成為難事。

傳統的鏡頭和相機的製造材料多為金屬,隨著時代的發展眼下塑料在攝影器材時裡大有取代金屬材料的趨勢,器材的重量輕了,生產的效率提高了,製造成本降低了,價格也就便宜了。可是這樣一來鏡頭零件二次加工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因為塑料件的鋼度不夠,再上機床加工就會變型,再有改後的鏡頭的關建件的強度就要降低,使這樣的鏡頭恐怕不免讓人擔心吧。

拿來一隻鏡頭如何評價一下是否可以改口,其可能性多大,成功率又多高呢?有什麼樣的簡便方法大概的估計一下呢?

1、首先是鏡頭的相面距長比目標機卡口制式的相面距長的好改。

2、中長焦距鏡頭比短焦距的鏡頭好改。

3、鏡頭後口內部空空如野的好改。

4、同一牌號,同一焦段,同一結構,不同卡口的好改。

5、大中畫幅的鏡頭改成小畫幅機型和數碼機上用的好改。

6、老一點鏡頭比現代的鏡頭好改。

7、傳統機型比數碼的好改。

8、鏡頭放到相機卡口前可以成像有無限遠清晰的好改。

      相對不好改的就是:

1、廣角鏡頭不好改。

2、鏡頭內部結構緊湊不容動手的不好改。

3、小畫幅鏡頭用到大中畫幅上的不易改,個別的除外。

4、塑料件多的不好改。

5、自動化程度高電子功能多的鏡頭不好改甚至是不能改。

6、鏡頭本身沒有光圈的不能改。

7、鏡頭光圈與光圈調諧環沒有實際聯繫的不好改。

8、鏡頭放到相機上後鏡組突入的相機內部的不能改。

9、電影鏡頭和攝像鏡頭不易改。

綜上所述,就可以知道了一般常見的鏡頭絕大多可以改在奧林巴斯4/3系統上因為它的相面距才38.5MM。大多鏡頭可以改在相面距為44MM的佳能EOS 相機上使用。可以改在相面距為45.5如:PK、C/Y、M42相機的鏡頭可以只有50%了,而可以改在相面距為46.5MM尼康上用的就不多了,可改在相面距為47MM的萊卡R上的鏡頭就更是寥寥無幾了。只能是大中畫幅的鏡頭可以往改到萊卡R上了。至於可以改到其它相機上有哪些鏡頭只能是根據我上邊所說的條件您自己去參照對比了。您的鏡頭好改的條件多改口的可以性就大,否則就不好改了,也就不易成功了。

       有人問:我的鏡頭比較多,不改鏡頭而想改相機可以嗎?

       相機改口不是那麼容易的,牽涉的問題很多,例如:光圈撥桿的位置,左右運動的方向,運動的力矩大小,不同相機是不同的。鏡頭鎖的位置,高低,結構方式。卡口的相面距,定位圓直徑大小,水平位置 。測光機構的連接方式,運動的方向,水平位置,是機內設置的還是機外設置?等等。設計生產相機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是經過無數次修改才定型的,要改相機結構就不那麼容易了,同樣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相關的器件根本不允許你有非份之想。可以說改鏡頭易,改相機難!自己動手改造一臺現代的商品相機,而且又是數碼相機,既要功能全,又要十全十美,更是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不看到這一點改成的相機只能留下大的遺憾或是半途而廢,相機也弄了個一蹋糊塗。我真是從心裏佩服自己動手改相機的大家,最起碼他們敢於探索,勇於實踐的這股勁,讓我心悅誠服。改相的問題我們留在以後再討論。

       制做新的後卡口時會用什麼材料呢?壽命如何?

       我改口用材為硬質鋁合金即鋁鎂合合金,照相器材的絕大多數都有以它做為主要用材。因為它質地硬度適中,重量輕,加工性能好,表面處理工藝成熟,加工後期易調正修飾,是做為小批量生產加工,特別是改口的首選材料。銅材硬度偏軟,較重,但是耐磨,加工後表面必須電鍍裝飾金屬,工藝複雜,否則黃色做為器材的外表並不美觀。加工後期如有偏差,難以調正修飾,適於大批量生產,生產的投入較大。不鏽鋼一般是不會做為照相器材的材料的(特例除外),因為它相對加工性能差,不易加工,表面處理困難,重量大,比其它材料硬的多,如果出了問題真夠與它相關零受的。
       我們常見的單反相機亮晶晶的前口一般都是用銅材加工後電鍍的,不是不鏽鋼的,不鏽鋼的表面沒有那麼亮(不過我最近還真見到過個別用不鏽鋼做相機口)。俄羅斯的基輔88,60的相機前口和鏡頭後口與潘太康的鏡頭口及其它一些名牌子的鏡頭全用鋁合金的不也很好嗎?不少鏡頭後口都是鋁合金的,包括日產的一些變焦頭和相機,凡是鏡頭後口是黑色的那就是鋁合金做的,可是也不要把黑塑料的當成鋁合金的喲!大名鼎鼎的佳能EOS卡口的一些鏡頭的後口就有用塑料做的,不過號稱為工程塑料。佳能EOS相機不是也還有塑料卡口的嗎?難道這鋁合金還沒有塑料硬嗎?有人說鋁合金在使用中會掉沫,如果有這種情況那麼一定是碰到「暗帶刀具」的相機了,就是銅製的環也難逃惡運呀!那你可要小心與它相關的器材了。

       改口後還能改回來嗎?

       鏡頭頭改口只是改變後卡口的類型,不動鏡頭片,也不增加減少鏡片,鏡頭的光學結構也沒有動,所以鏡頭的成像質量同原來是一樣的,沒有絲毫變化。鏡頭想復原,改回來的可能只有20%的可能,因為改口的過程中,有的鏡頭內部相關的機構要做改動,如:有的零件拆除了,這樣的可以回裝,不能拆的就掰斷了,有的零件上機床去薄了,所以有的改動是不能復原回來的,不能一概而論,也就是說鏡頭的結構不一樣改口的方式就不一樣,只有改口的過程中才能知道結果。

       改口後鏡頭的焦距會變嗎?成像質量會有什麼變化嗎?

       有的影友注意到鏡頭後面的卡口用螺絲固定的,就問:能不能做一個新的M42螺口,換掉原來的MD卡口,使其無窮遠合焦?有沒有不動鏡組的改口辦法?比如說,換一個相對薄一點的後卡口底座,從而加大卡口的相面定位距,使其能無窮遠合焦?再如MD卡口的相面定位距只比EOS的小0.5mm,應該不難吧?你給我做一隻M42後口,我自己把新做的鏡頭後口一裝不就完成了嗎?實際上可沒有這麼簡單呀!他是怕動了鏡組會影響鏡頭的成像質量。再如大多數鏡頭都不也不能用接環轉到尼康手動相機上用,但大多數鏡頭都可以將後卡口拆下來通過測算加工而換成尼康鏡頭的後卡口,直接換是不可能的,雖然的鏡頭後面的卡口是用螺絲固定的,但不同的鏡頭的螺絲孔位是不同的,內部與鏡頭接觸面的形狀是不同的,這是要根據鏡頭內部結構來加工制做的。是不能簡單看成做一個新的M42螺口換掉原來的MD卡口就使其無窮遠合焦,因為兩種卡口的相面定位距不相同,既使相面距相同由於加工的誤差,直接換上肯定是不能合焦的,有的鏡頭的後口本身就很薄了,已經不可能再減薄了。這需要調整鏡頭鏡組的位置來彌補差距。沒有絕對不動鏡組的改口辦法,換一個相對薄一點的後卡口底座,也是調整鏡組的位置,從而加大卡口的相面定位距,使其能無窮遠合焦。只要不動鏡組的光學結構,而是整組前後調動鏡組就是為了使無限遠合焦,是不會影響鏡頭的成像質量的。鏡頭在相機上的成像質量取決於鏡頭本身,這包括:鏡頭的光學結構、鏡片磨製的工藝質量、組裝的精度等。如:同一鏡頭放在不同的相機上,只要對焦準確是不會改變相質的,所以說德國鏡頭改口後是不會改變其原汁原味的。

       鏡頭改口後焦距是不會發生何變化的,原來是多少還是多少,30MM還是30MM,180MM還是180MM。用在數碼機上鏡頭光學成像實質的還是沒有變化,只不過因數碼相機的感光原元件如:CCD的面積小,取景範圍小,相對拍攝角的變化而言成像看似是大了,所以要根據CCD的大小乘上一個相對的係數而矣。

       大中畫幅的鏡頭改到小畫幅相機上用,解析度到底怎麼樣?

       在生產鏡頭的標準上,大畫幅鏡頭的解析度確實沒有小畫幅定的高,這是因為小畫幅與大中畫幅的拍照的照片放大到同樣的尺寸的版面,那小畫幅的底片的放大倍數就高多的多了,而相對大中畫幅底片的放大倍數就要低的多,也就要求拍攝小畫幅鏡頭的解析度就要高的多,在制定鏡頭的分辯率數值時就考慮到這個因素,自然標準中大中畫幅的解析度自然就要低於小畫幅的鏡頭了,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鏡頭光學鏡片的磨製加工的工藝過程是相同的,是不能區分大幅的要怎麼加工,小畫幅的要怎麼加工,不能因為是大中畫幅的鏡片就降低了標準和減少工藝要求。所以加出來的鏡片的質量並不比其它鏡片差,那組裝成的鏡頭也就不見得解析度肯定要低於小畫幅的鏡頭了。再有大中畫鏡頭的畫面大用在小畫幅的相機上,只是用到了大畫面中很小的一部分,而且是像場中央最好的一部分,特別是數碼相機的畫幅更小,您說成像質量能差了嗎?不少影友對大中畫幅的鏡頭用在小畫幅機拍出的照片都相當的滿意,有的還表示沒有想到會這麼好!

       不是說中畫幅的鏡頭不是不能用到中畫幅的機身上嗎?怎麼我看到折返頭就有改到中畫幅機上面上用的呀?

       這是因為折返頭由於它的光學結構特殊性決定它可「以小犯上」,別的鏡頭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再有就是過去的一些老鏡頭雖然是小畫幅用的鏡頭,可鏡頭後筒很長內部又沒有什麼結構,只要是對它的成像不十分的挑剃改用在大畫幅機上用也是可以的。

       有的自動鏡頭可以改口但對鏡頭的功能有哪些影響呢?

       自動對焦鏡頭對焦的實現是靠相機調焦電路來驅動的,不同相機的電路是不同的,是不能相互對接的。適馬與佳能的鏡頭的後口可改口換接是因為佳能的鏡頭是適馬為佳能設計製造的,電路制式完全相同可以說是絲毫不差。其它廠家的鏡頭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所以改後只能做為手動鏡頭使用,而且前邊講過大多自動的AF鏡頭是不能改口的。

        鏡頭在改口後對焦和光圈的調整全為手動,所以裝在有自動對焦和有合焦提示的指示的相機中就不會有合焦提示了,有的影友在鏡頭的後口上粘上電子晶元,解決了相機上有合焦提示的問題。但有的機型不能識別自粘的晶元,而且數碼機上的取景屏上也沒有裂像,怎麼辦呢?一是可以將有裂像的對焦屏換到相機上。裂像屏對焦迅速,其實使用對裂像對焦也有侷限和缺陷,小於光圈5.6以下或在光線暗的情況下就不好識別了。再有就是要靠發掘我們的潛能,大練基本功了。老一輩的攝影家使用的相機是很少有裂像屏的,全是在磨沙玻璃上練就火眼金眼,將難忘的舜間變成了照片上的永恆。

       改口後的鏡頭在使用上有什麼注意事項嗎?還能光圈優先嗎?

        常規的情況下相機上的鏡頭不管光圈環設在什麼位置上,而光圈實際上總是全開的,這時的取景屏上是最亮的可以從容對焦,在對焦以後按下快門按鈕時,光圈自動收縮到預定光圈,完成一個鏡頭的拍攝。而鏡頭在改口後或是使用了轉接環以後,要將相機設成手動模式。這時鏡頭的光圈是實收光圈,光圈環上的刻度值調到多少,光圈實際上已經收縮到了您設的光圈值上,光圈小了,在對焦屏上看就比較暗了,精確對焦就困難了。所以只能在拍攝前對焦時採用大光圈,完成對焦後要迅速把光圈調到要用的光圈值,這時相機的快門值就由相機測光後自動設置好了,只剩下按快門了,相機自動實現了光圈優先的功能。然後按下快門。這個過程是人為的以手動光圈代替了原有相機鏡頭的自縮光圈。個別的機型在使用手動鏡頭(包括改口後的鏡頭)和轉接環時還要做一些專門設置,相機才能正常的操作。

        我在這裡談鏡頭的使用不過是紙上談兵,大量使用技巧還要您自己運用、總結和發揮,我最欣賞人們說的一句話:「沒有不好攝影器材,只有不高明的攝影家。」只要您熟練的撐握您的攝影器材的使用技巧,您就會成為一位記錄歷史舜間的攝影家。

来源:網路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