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德意志報》3月15日認為,「若是在過去,這個政治事件或許就秘而不宣了,失寵的薄熙來會在10月份的黨代會後悄無聲息地調到別的位置。但北京的掌權者這一次不得不一反常態,必須對人民的聲音作出反應。……」
評論說,「薄熙來的突遭免職更是透明度的勝利,而不是黨內爭鬥的結果。薄案表明,黨的決定和腐敗不可能再被簡單地隱瞞了。薄的垮臺也是即將卸任的溫家寶為首的改革派的一個勝利。他在今年的北京人大會議上令人驚訝地公開提到中國需要政治改革。」
該報指出:「……中國必須改革,經濟上本來如此,但也要從政治上進行,包括一份自由報紙,來揭露幹部們的骯髒交易,比如薄熙來一案。」
「根本問題有待新一代解決」
《法蘭克福評論報》(3月15日)分析說,「全國人大以92%的多數通過了新的刑訴法,從而將鎮壓異議人士披上法治國家的外衣。」
該報寫道,「……中國的政治精英在全國人大比對草案更感興趣的問題是,未來領導人能在多大程度上為改革路線提供新的方向。因為,即使在92%的人中也有許多人認為,鎮壓最多只能短期而非長期地保障權力,人民的福祉就更不用說了。似乎廣泛的一致看法是:胡溫時代的標誌不是勇敢地推動未來,而是害怕失去控制,根本性社會問題還得由下一代解決。」
「習近平和李克強作為胡錦濤和溫家寶的接班人,繼承一個複雜的權力結構,基本決議只能由政治局常委會作出,其9名常委作出決定的原則是一致通過制。圍繞這個領導核心的未來構成,還在爭奪,就像薄熙來一案表明的那樣。……儘管如此,觀察家最終看到習和李帶來更大的改革意願。」
該報認為,「觀察家們覺得,甚至在政治改革問題上,亦可看出習近平願意思考新的途徑。根據網上的消息,習招募大膽批評政府的法學教授賀衛方進一個工作班子為他擬建議。倘若中國迄今被壓制的意見得到新領導人傾聽,就可以讓全國人大92%的多數決定更好的法律,而不是將鎮壓轉化為法。」
《日報》(3月15日)引述總部設在香港的人權觀察研究員比奎林(Nicholas Bequelin)的看法說,「中國還沒有繞過領導人更替的暗礁,這是專制政權傳統的致命弱點。精英的政策依然是反覆無常和危險的。」
中共依然是西方的謎團
《巴塞爾日報》(3月15日)則認為,「對西方來說,中共依然是個謎團。這個一度的農民黨早就成為有史以來或許最成功的經濟黨了。……
「中共促進經濟的新路線以及中國的巨大經濟成就在西方引起幻想,人們以為政治也會轉變,將會產生一個多黨民主制。這是完全脫離現實的,這個黨依然是全能的,並且竭盡全力繼續保持下去。它依然奉行列寧要求的維護權力原則,就像(英國《金融時報》)馬利德(McGregor)描寫的那樣:‘儘管過去30年的所有改革,黨全力以赴,為了確保其生存戰略的三大支柱:控制人事、宣傳和軍隊。’」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