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4萬億2.0刺激政策嗎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中國第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GDP較上年同期增長8.1%,增速不僅創下了2009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而且大大低於此前外界普遍預期的8.3%的中值。

對於習慣了更加漂亮數據模式的人而言,一季度的數據讓他們極為悲觀,並呼籲出臺新的經濟刺激計畫,從他們建言的內容看,無非是2008年底「4萬億」刺激計畫的一個翻版,無非是再一次放鬆貨幣政策,放鬆房地產調控,通過加大政府投資穩定增長。很顯然,如果真的出臺這樣的舉措,宏觀經濟的數字肯定會更加漂亮,但這種刺激政策的負面效應之大、成本之高,對中國宏觀經濟長期穩定、健康、持續發展造成的破壞力之大,這兩年不僅被高層深刻理解,更為普通老百姓所理解。

不可否認,中國經濟存在著極大的困難和挑戰。實體經濟的不振,中小企業的困局,提振內需的艱難以及深層領域的改革,特別是發展模式轉型和經濟結構調整面臨的挑戰,都是前所未有的。但很顯然,即使出臺「4萬億2.0」的刺激政策,除了可以換得短期的好看數據和心理的歡愉之外,對於解決實體經濟和中小企業長期發展的問題不僅沒有幫助,反而會使得這些困難和問題更加嚴重。過去幾年的事實證明,凡是擴大政府投資,凡是刺激房地產,不僅無助於中國經濟深層矛盾和問題的解決,而且會導致這些問題更加惡化。

解決目前中國經濟的困難,道路可謂千千萬,但再次放鬆房地產調控、明顯放鬆貨幣的舉措是與解決困難背道而馳的。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振興實業、開放民間投資、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加大減稅力度,提出在一些關鍵領域的改革要取得突破,這些無疑都是正確的舉措,也是真正解決中國經濟「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痼疾的良方。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又將G D P增速確定為7.5%,也是放棄過於功利的速度,將政策著力點放到中國經濟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上。最近溫州的金融試驗改革,就是為中國經濟的未來探索一條金融扶持中小企業發展道路的嘗試,這些探索,需要堅持,需要耐心,需要放棄急功近利的思維。

中國經濟的未來取決於發展模式的轉型,取決於結構調整的推動,取決於關鍵領域的改革,取決於反壟斷的實施,取決於大規模的減稅和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而不是速度。中國應該主動告別「明星經濟」,告別矚目的數字,忍受寂寞,為了更健康的未來做點有意義的事。

財政部日前公布了今年一季度我國財政收入數據,今年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4.7%,其中稅收收入同比增長10.3%。這兩個數據相比去年同期都有幅度不小的滑落,去年同期的財政收入增幅高達33.1%,稅收收入的增幅達到了32.4%。

這幾年,政府的財稅收入增加迅速,已經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去年的財稅收入第一次突破了10萬億元,今年一季度的財稅收入從增速來看固然出現了下滑,但其絕對數值仍然很高。但是,據媒體報導,財稅部門已經對增速下滑感到很不安,稅收的大幅回落令稅務機關預感到今年完成稅收任務的壓力很大。最近,中央和地方均出臺或是計畫出臺一些擴大稅源的措施,試圖從經濟形勢較好時法定應徵實際未征的「彈性徵管空間」中挖掘出更多的潛力。媒體披露說,在湖南邵陽,當地政府制訂了一份《企業所得稅分類動態管理辦法》的文件,要求對一些企業實行查賬徵收,計算出預繳稅款,將未來的營業所得稅提前繳納,以解決當地財稅資金增速減緩的壓力。

在電影《讓子彈飛》中有一個情節,一個叫鵝城的小縣裡,還在民國初年,其稅收已經收到了2010年。這自然是藝術家的誇張,但讓我們感到吃驚的是,是不是這部電影給了某些地方政府的官員以靈感,將其移植到了現實生活中?按照我國對稅收的有關規定,企業所得稅都是根據企業實際經營所得事後徵收,現在邵陽市不顧企業實際上有無利潤產生,就依據其想當然的營業額要求企業先行繳稅,這實際上是一種越權行為,對企業來說也是一種變相的加稅行為。按照這種「殺雞取卵」式的徵收辦法,政府的財稅資金必然會出現「寅吃卯糧」的狀況,從而出現《讓子彈飛》中的荒誕情節。

雖然邵陽的這種做法還是個別現象,但是稅務部門正在啟動原來處於「彈性徵管空間」中的稅種,以保證政府的財稅收益繼續保持一定的增速,已經成為一項普遍現象,這在更高層面上也已經有所表現。日前,海關總署公布了修訂後的進境物品完稅價格表,並已開始執行。根據新規,大部分進口的高端滋補品及化妝品的完稅價格都有大幅提升,只有部分電子產品的稅率有所下降。這項新規執行以後,稅務部門無疑可以通過從進口產品中得到更多的稅收,但由此也將會對國內控制物價上漲起到消極作用。在其他地方,一些原來可收可不收的稅種都被稅務部門重新提起,企業和民眾的實際稅負正在加重。日前,世界銀行出具的一份報告認為中國的稅負高達40%,這個說法雖然已被國家財稅總局所否定,但是,根據專家研究,如果中國將所有彈性稅收全部改為剛性稅收,中國的名義稅負就將達到50%。

其實,財稅收入增速減緩,與整個國家的經濟表現是一致的。目前,我國宏觀經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出口貿易受制於國際市場萎縮,振興內需市場也面臨不小難度,國家為此已調低了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速。除了一些國有「央」字頭企業可以憑藉壟斷而「旱澇保收」以外,大部分企業尤其是民營的中小微企業的經營正越來越困難,隨之產生的一個問題便是民眾收入增加的難度加大。經濟減速已經成為今年乃至未來數年難以改變的一個趨勢,在這種情況之下,植根於社會經濟的國家稅收顯然應該與企業、與民眾同甘共苦,大幅度地減少稅種,更不用說去啟動那些本來處於彈性徵收空間中的稅源,如此才能讓企業得以休養生息。至於藉著政府的行政權力強行提前徵收企業所得稅,這簡直是對企業活力的扼殺,與目前社會上出現的減稅呼聲背道而馳。

面對宏觀經濟減速收入減少的困難,企業要想渡過難關,只能利用市場的力量,在市場競爭中佔牢一席之地。至於民眾個人,在無法開拓新的收入來源的情況下,只能節衣縮食過緊日子。如果此時,政府無視企業與民眾的吁求,利用手中的剛性行政權力來最大限制度地稅收,使稅收與國內的經濟形勢背道而馳,只會擴大社會的裂痕,對稅收的可持續發展也是不利的。因此,政府面對目前經濟減速的形勢,應當表現出割捨自我利益、讓利於社會的勇氣和責任,像調低宏觀經濟增速一樣適當調低稅收指標。當企業經營困難、民眾收入減少成為普遍現象時,如果唯獨財稅收入一花獨放、高歌猛進,這決不是政府的光榮。

本文對原文有所刪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馬光遠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