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娘跟我說,鄰居大叔家有幾畝地,玉米苗出的不齊,我們應該幫點忙,免得誤了農時。
我非常爽快的就答應了,換上幹活的衣服,坐上馬車就和他們一起到大地去了。到那裡我看到大叔家雇的三個人正在移苗,我和叔叔一起澆水,母親和嬸嬸培土。
我們從馬車的大罐子裡放出水來,用小桶盛著,拎到剛被移過來的玉米苗附近,用小盆給小苗澆水。
看著這些被移過來的小苗,我心中充滿了一種憐愛:它們雖然是植物,表面上不會說話,但是看我們給其它澆水,它們肯定是高興的。生命在成長過程中,是多麼的需要呵護呀!只有呵護它,最終才會結出那飽滿的果實。
望著眼前的群山和眼下無數的幼苗,我想起了自己。自小,我從出生那日開始,就受到來自別人的呵護。也許這個「別人」是自己的父母或者其他親人以及朋友。那麼今朝當我長得大一些了,能為別人做點事情的時候,我也應該儘自己的心,盡量的對別人好。「知恩圖報」乃中華五千年承傳下來的一種必須遵守的「禮數」和責任。「忘恩負義」者那是小人之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都盡己所能的做我能做的,善待別人。
常言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也就是說一個真正的能做大事情的人,都會注意身邊的一些小事,因為這些小事恰恰能折射出一個人內心的真實表現。如果一個人在小事或者發生在身邊的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做的都不好,都不到位的話,那他即使一時間做成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情,也終究不會長久。「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何況處於這個複雜亂世中呢?!
說到這裡,我也順便說說為啥這個系列都寫著一些在別人眼裡看都是十分不起眼的「小事「呢?其實我的系列很多,筆名也很多,在不同媒體上都有。在這裡我只是想通過一個比較「生活化」的系列,寫出一個人的經歷和思索。
古人云:「人情練達皆文章。」而且從歷代文人留下的墨寶也好文章也好,看內容多半都是隨手而寫的便條、請柬、書信等平時常見的格式。雖然也有那種氣勢恢宏的長篇高論。可是那種極其富有生活氣息的文字,現在讀起來依然很能感動人。
寫文章的人,不是寫作機器。他首先是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作為一個人就會有他的喜怒哀樂,有他的家庭瑣事。不同的是,他能把那些或高遠或平實,或宏大或瑣碎的事情用筆,經過頭腦的加工,最終以文章的方式表述出來。也就僅此而已,沒有啥神秘的。
基於以上的考量,我決定寫這個系列,目地就是通過這個系列展現一個長期寫文章的人有血有肉的可親可近的一面。去除「老學究」式板著面孔不容易接近的弊端,表現一個真正「垂綸長川」式的寫作者,也許就毫不招眼的存在於大眾之間,寫著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字,傾訴著大眾的心聲,展現著大眾的期望……
苗,雖然是移過來的,但是經過澆水般的呵護之後,也會在新的地方扎根、成活,最終結出那纍纍碩果。對於寫作也是如此,雖然我十年前開始寫作,在寫作過程中,在朋友們的幫助和鼓勵下,我也在寫作水平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雖然目前還有很多不足,我想不管怎樣,我會盡全力,用我的文字來回報大家的知遇之恩!
點擊與作者交流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