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索里尼以義大利人民的精神領袖自居,親自過問建築、藝術、音樂、文學等各個領域,甚至直接編纂辭典詞條,在他統治的21年裡,控制群眾文化進行洗腦始終是其高度關注的領域。法西斯政府在如下方面做了很精心的努力。
包裝節日使之通俗化
為了對下層群眾實行法西斯思想普及等文化活動,墨索里尼及其黨徒頗費心機,發動了大規模的移風易俗運動,力圖讓每個義大利人都感受到新時代的氣息,比如摒棄外來節日,張揚民族節日;在法西斯暴動紀念日設置新曆法、新節日;將羅馬狂歡節更名為新生入學節等。甚至連宗教節日都不肯放過,如改主顯節為法西斯主顯節,這一天由法西斯黨徒或組織向工人的孩子們發放禮品,以顯示政黨對人民的關愛,等等。
高舉復興民族文化的大旗
眾所周知,民族文化最貼近下層,也最易於激發下層民眾的狂熱,傑出的人物,輝煌的歷史,赫赫戰功,遼闊疆域……這一切,都容易讓經濟文化落後的義大利人產生熱烈的狂想,對政治暴發戶墨索里尼及其黨徒產生狂熱期許。墨索里尼深諳其道。在他的號召下,「羅馬精神」一詞風靡一時,復興羅馬精神和古代的大國威風成了一種時尚。
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
大搞群眾文化活動,通過歌詠比賽等方式深化法西斯宣傳,是墨索里尼文化政策的重要一環。1925年成立義大利工餘娛樂組織,控制了全國工農的業餘娛樂活動,進行法西斯文化普及。至1939年,已經擁有23000多個這樣的地方組織和350餘萬名會員,其中工人佔40%左右,農民四分之一。在海灘,在夜晚,經常舉行鏗鏘有力的歌詠比賽,推行民族服裝表演,官方發動啟蒙運動普及法西斯道理,等等。總之,群眾性文化活動熱火朝天。1935年法西斯黨總書記斯特拉切說:「夏日海灘上常人滿為患,民族的節日比往年的規模要大得多,戲院、電影院、各種娛樂場所,觀眾和遊客絡繹不絕,體育比賽也吸引了不少為之傾倒的人群,群眾的熱情確實是高漲的。」
法西斯政權能夠製造出這種文化繁榮,一點都不用懷疑,舉國體制完全可以將此搞得更有規模,更加熱烈。問題在於,法西斯政權留下的是笑料而不是文化,除了灰飛煙滅的垃圾別無他物。墨索里尼被暴屍的場面跟群眾去參加跳舞的途中一樣熱烈,這也可以看成是群眾文化活動的一次高潮吧!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