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次貸更可怕的造假
一場金融安全颶風,席捲了西方金融衍生品市場。
世界各大銀行的信用被放在火上烤,巴克萊銀行首當其衝。從6月27日巴克萊銀行的調查結果曝光開始,受LIBOR操縱醜聞衝擊,截至7月5日的兩週,巴克萊市值累計下跌約20%,市值蒸發約50億美元,被罰款4.52億美元,損失首席執行官、首席運營官在內的三名高管。事情還在繼續發酵,20家左右的國際知名金融機構,甚至英國央行都被牽扯到醜聞之中。
英國首相卡梅倫7月2日宣布將成立由議會上下院共同參與的獨立調查委員會,對銀行業整體展開審查。英國財政部獨立委員會於4日舉行聽證會,協助政府審查LIBOR操作方式,美國聯邦調查局正在調查處於醜聞核心的14名巴克萊交易員,歐洲、英國、日本、美國監管部門聯手,美國證交委、美國司法部、美國商品交易委員會都不會善罷甘休。
事件源於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LIBOR被操縱,全球主要債券收益率、債券衍生品收益率以及商業貸款利率等,都要由LIBOR定價,其市場之大難以想像: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數據,全球有超過800萬億美元的證券或貸款與LIBOR相聯繫,包括350萬億美元的掉期合約和10萬億美元貸款。可以說,LIBOR是全球金融市場的定價基石,是全球金融市場最重要的利率,比信用評級公司還要重要,沒有LIBOR就沒有信用市場的定價。
最重要的基準利率被操縱,全球金融市場所受衝擊可想而知,全球金融行業從次貸、信用評級、摩根大通虧損一路走來,信用傷痕纍纍,現在終於連最核心的利率都無法護衛。
LIBOR依靠主要金融機構報價。包括巴克萊、瑞銀、匯豐、花旗等16家銀行,每天向英國銀行家協會提交借貸利率估值,後者去除最高的4個估值和最低的4個估值,通過計算餘下8個估值的平均值得到每天的LIBOR值。
各銀行本該如實匯報自己估計的借貸利率,但監管機構發現,2005年至2009年期間,巴克萊高管和交易員共向LIBOR和EURIBOR(歐洲銀行歐元同業拆借利率)報價員請求人為更改利率257次,試圖抬高或降低利率估值,以增加衍生品交易的利潤或降低損失。
從2008年初開始,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美國司法部、英國銀行家協會等各方開始就LIBOR的準確性展開調查。調查機構懷疑,多家機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聯合操縱LIBOR。因此2006年至2008年設定美元LIBOR委員會的所有16家銀行都被要求「提供相關信息」。可以說,此次操縱醜聞曝光,是歐美監管者加強監管的結果,是把金融信用的膿瘡披露於太陽之下,以免進一步惡化。
未來金融業模式將會發生改變,大型巨無霸銀行分拆機率增加,銀行交易部門與報價、研究部門被勒令有嚴格的防火牆,金融衍生品交易受到密切監管,所有的金融機構信用都不會被赦免。
受到一連串信用危機打擊的金融機構已經自顧不暇,他們無力對抗監管層的深度監管。時髦的混業經營模式日薄西山,美國就不可能再開放,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規模受到控制,以往在黑箱中運作的交易現在被要求向監管層提供數據,衍生品與對沖基金的土壤在歐美變得貧瘠。這些金融機構中的大部分,或者消失,或者搬遷到亞洲。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