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營業務不賺錢而指望從資本市場賺錢方式是不可持續的。
從本質上來說,平臺經濟並不一定都是創新,而且再進一步來說,並不一定創新就好。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看看我們今天處在什麼樣的環境。北京創新把城牆都拆掉了。其實從生活的角度來說,90%以上是不需要創新的。
從本質來說,絕大多數的商業活動就是平臺經濟。如果說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商業就是源自於美國,最簡單的就是亞馬遜。中國大部分是以抄別人為主,真正自己創新的東西並不多,但是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並不需要那麼的創新,因為創新帶來的成本非常高。
而且平臺經濟的主體和最難做是線下而不是線上的。中國絕大部分都是新瓶裝舊酒,唯一就是阿里巴巴稍微有一些創意。
平臺經濟受到成本及政策制約
中國平臺經濟發展,受制於幾個因素,一個是線下傳統經濟的基礎設施,比如說倉儲、物流。而不是線上的東西,因為它的成本非常低,也比較好做,但是線下非常的不容易。
第二是實體經濟活動中交易費用。最近我們看到京東商城39元以下的產品都不再免運費。在中國目前的交通情況下,你是很難賺錢的。
第三個是中國的政府政策。基本上中國過去30年的經濟改革是政府政策的函數,如果說政府政策有什麼變動,對於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一個巨大的影響的,甚至是災難性的。比如說中國最近關於VIE的結構問題。
另外是電子支付,我本人曾經是最早投銀聯商務的,但是去年我們被趕出來了。因為中國通過第三方支付的牌照不允許外方資質。
主營業務不賺錢的電商不能持久
從電子商務的幾個典型來說,中國現在有三個比較由於典型意義的電子商務。
第一個是阿里巴巴淘寶,他基本上是想做一個百貨商店,所以在阿里巴巴的平臺,我們在這裡搭建自己的商鋪,我是賣褲衩的,賣鞋的,賣針頭線腦的都可以。淘寶本身並不給你做其他的事情,基本上你是自生自滅。
電子商務中做的比較賺錢的是凡客誠品,它做的是一個品牌的電商,凡客本身是一個品牌,我們知道買一個凡客的襯衣和鞋,後來發展到凡客V+,很多品牌在上面做,你可以在上面買阿瑪尼,可以賣其他的品牌產品。
第三個就是京東商城,京東想做的是阿里巴巴之外再建一個京東,上面賣的是別人的東西,想法是把京東本身建成一個品牌。
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未來的電商能不能生存,關鍵在於能不能在相對短時間內建立起一個品牌來。但是電子商務也必須遵守一個商務的最基本原則。也就是說銷售價要高於你的運營成本加上進貨價格。
現在大家都在燒錢,基本上都在燒投資人的錢,我說中國電子商務平臺經濟創造了新的模式,它主營業務不賺錢,它其實賺VC、PE的錢,這也是賺錢的方式。
但是這種模式不可持續。也就是說我們目前業務不賺錢,但是我們靠投資人的錢,所以他寄希望於未來資本市場的傻子。我覺得現在電子商務基本上以忽悠為主,和中國的經濟相似,包括MBA可能90%都是忽悠,我想在座的各位也都清楚。
主營業務不賺錢而指望從資本市場賺錢方式是不可持續的。
警惕偽創新
其實我並不認為平臺支撐創新,一千年前我們就有平臺了,沒有什麼了不起。而且我想提出一個偽創新,其實90%的人都不是創新的人。前幾天有人來找我說有自己的創新,有自己的IP。我說是什麼?對方說,以前IPAD是豎著看的,他的產品是橫著看的。他說這就是創新,我說你這不是坑爹嗎?
中國現在是太陽能的製造大國。現在各地的領導都非常的激動,說我這裡是光伏,是什麼硅。
舉一個例子,江西賽維,這家公司很有意思,它很典型。做太陽能產品的時候,公司70%的成本是用電把砂變成多晶硅。而中國是一個缺電的國家,中國是靠火電的。我們統計了一下,中國電的成本是最高的,美國4美分,俄羅斯1美分,中國的電價在江西是0.48元人民幣,而江西省政府為了支持賽維,跟他簽了10年的協議,他的電價是0.28元。
結果賽維開始擴張,政府沒有想到他擴張的那麼快,結果政府一年要補貼電費20億。中國現在幹這些蠢事,用納稅人的錢給這些假創新買單。
我覺得千萬不要被這些所謂的偽創新矇騙到。一些中國地方政府的官員狗屁不懂,一說什麼就說你來我給你補貼,我說你有什麼權利拿納稅人的錢來這樣用?還有一些LED產業項目也是這樣的。
中國發展最大的隱患是這種所謂的不懂行的導向型經濟。比如說各級政府都在做VC,自己來投資了,VC的泡沫未來一定是越來越大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