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中小學傳統的開學日。早上7點,天已大亮,湖北麻城市順河鎮南崗村和長沖村的家長們早早起床,為孩子們的開學做著各種準備,其中最要緊的是找好要帶到學校去的課桌。
「昨晚忙活了一晚,桌子總算是找到了。」就在開學的前一天,5歲女孩魯思玲的書桌還沒有著落,「急死人了,借了好幾家親戚,直到昨晚才找來。」思玲的爸爸說,前兩天孩子的書桌借不到,夫妻倆都沒法踏實幹活。
為孩子書桌發愁的不止思玲的父母,目前整個順河鎮有5000多名學生,開學前,約2000套的新課桌被分配到鎮上的一所希望小學和中心小學,意味著還有3000多個孩子仍要像父輩們那樣自帶課桌去上學。
8月31日─9月1日,本報記者兵分兩路,探訪南崗村和長沖村兩所村小教學點,兩天時間,我們聽到最多的是家長和老師們談及課桌時的嘆息,有位送孫女報名的老爺爺甚至動情地說:「希望在活著的時候,能看到孩子們不再扛著課桌去上學。」
探訪1
地點:麻城市順河鎮南崗村村小
父親的桌子20年後女兒接著用
8月31日傍晚,5歲的仲可馨正躺在堂屋的長木椅上看動畫片,天色漸暗,爺爺仲克勤因放心不下,提前趕了回來,老伴此時仍在地裡扯花生。
仲克勤今年57歲,是村裡生產小組組長,村裡有60多戶居民,居住十分分散,騎車走上一遭,「上傳下達」的時間就得兩個多小時。他與老伴種了15畝地,暑期正值農忙,搶著收成,實在無暇顧及孫女。
仲克勤說,孫女一歲時兒子媳婦就外出打工了,孫女只能靠他與老伴來帶,建一棟新房是目前全家人的願望。
「畢竟孩子太小,獨自在家我們真不放心,我們也不想讓她整天看電視,但是實在沒有辦法。」仲克勤說,周圍的孩子要麼太大與孫女玩不到一塊,要麼就是住得太遠。在地裡幹活時因放心不下孫女,往往每隔一兩個小時,他和老伴都會輪番回家,看上一眼。
孫女的課桌雖然早已解決,但仲克勤望著躺椅上的孫女一臉愧疚。裡屋內,一張佈滿蜘蛛網的課桌與孫女的身高實在太不匹配。
「我不想孩子以後跟我們一樣沒出息。」雖然當時條件艱苦,但對於兒子的課桌,仲克勤很是慷慨。這麼多年過去了,這張課桌雖然已「老態龍鐘」,但勉強還能使用。
仲克勤回憶,這套桌椅還是20年前兒子上小學時,仲克勤專門從林場買了兩根木材,請來木匠,花了兩天時間打的,光工錢就花了30多塊,「那個時候桌椅的大小,都是按學校提供的尺寸來做,為讓師傅做好一點,我請他吃飯,還請他喝酒。」
報名前晚才借到「水泥」課桌
9月1日早上6時許,居住在南崗村村尾平房內的一戶人家已早早起床忙活起來。這一天是6歲的魯思玲姐妹上學報名的日子。相對村裡的其他小夥伴,姐妹倆算是幸運的,從出生起,父母一直待在村裡,照顧著她們。
雖然只有五歲半,魯思玲卻格外乖巧懂事,洗漱完畢後就拿著抹布幫媽媽收拾家裡,擦完堂屋的飯桌後,又仔仔細細將椅子上下抹了一遍。這一切做完了,思玲跑進裡屋往自己書包裡裝了一瓶牛奶和一袋薯條,當然也不會忘了姐姐那一份。
因姐姐小學畢業,要到鎮上讀中學,她對姐姐很是不舍,特別是聽奶奶說因路太遠,以後姐姐一個星期只能回一次家後,思玲一早起來後就跟在姐姐後面形影不離。
思玲的課桌被綁在媽媽的踏板車上還滴著水,這是昨晚父親問了幾里地,好不容易才從村大隊部附近的村民家借來的。
這張與思玲齊肩的課桌整整比她的年齡長3倍,因一直放在主人家的後院,後來又被主人砌房時拿來搭臺,雖然當晚被父親裡裡外外洗了又洗,刷了又刷,但水泥已滲入桌面,根本無法清除乾淨。
當天思玲是第一個到學校報名的學生,即使對比著周圍七八張已破舊不堪的課桌,思玲仍對自己的課桌不太滿意。由於椅子太矮,思玲坐上去後剛好只能露出下巴,另外由於木頭老化又沾有水泥,將書包放進抽屜後,自己怎麼也抽不開了,著急的她叫來在門外與村民聊天的媽媽,開始抱怨起來:「鎖也鎖不上,要是東西丟了怎麼辦?」
校長借課桌成開學頭等大事
南崗村教學點就讀的是學前班與一年級的學生,學生讀二年級時就得去鎮上的中心小學。
臨近開學的幾天,校長仲復海也開始忙碌起來,學生的課本得去鎮上拉回來,還有一部分學生家長打來電話,讓幫忙找課桌的,為此他已跑了整整兩天時間。
「這些孩子的家長都在外打工,家中只有年邁的老人。」雖然每年為借課桌傷透腦筋,但仲復海總是一口應承下來。今年因為教室裡還有幾張學生課桌,放暑假後學生家長沒有搬走,他心想著與家長們打打商量,盡量將這些課桌留下來。
一個上午共有9名學生前來報名。從教30年,村裡不少年輕人都是他的學生,現在他又擔負起教育學生的孩子的重任。對於記者問及的今年學生人數究竟能有多少的問題,這讓仲復海犯起了難。
在村裡與已身為人母人父的學生碰面,仲復海往往不忘關心幾句,問問家長孩子上學的問題,「可能是出於尊重,大多家長都說會來報名,但往往開學後許多都沒有來。」仲復海說,外出打工的,不少將孩子接到了所在城市就讀,而條件稍好的也是前往中心小學報名。因為報名還有一天,今年就讀的學生具體有多少,他也只能靠往年的經驗來估算,「學前班與一年級的學生加起來,應該不會超過20個。」
「他連聲招呼都沒打,憑什麼給他。」當天除了接待報名的學生家長,還有一部分是來搬課桌的。雖然一再努力,但幾乎沒有村民願意將課桌放在教室,仲復海十分無奈。學生們沒有課桌,教學無從談起,這仍是他的頭等難題。
7歲女孩默默清洗課桌
報名的第一天,7歲的李向民由父親開著摩托車送到了學校。父親一手牽著她一手牽著弟弟,逕直走進仲復海的辦公室,為向民登記報了名。冷漠的父親對女兒態度上的緩和,多少讓記者有些欣慰,她也成了該班年齡最大的成員之一。
向民的父親說,由於不太懂養殖技術,一個月前家裡的母豬生病死了,七八個小豬娃也僅剩下一隻,這對於本就貧困的家庭來說,無疑雪上加霜。
李向民依舊話語不多,父親在給她報名時,她獨自走到了教室裡自己的座位上。其他小夥伴成群結隊玩耍時,她在教室默默收拾起自己的課桌,她的課桌抽屜裡很是雜亂,碎紙片、布料、塑料袋、小手鏈……她將這些垃圾一一清出教室,還從操場上撿來幾片衛生紙,用水杯端來水,清洗著課桌表面。
不過,課桌抽屜裡爬出的一隻蜘蛛吸引了她極大的興趣,她拿著一根小樹枝,獨自在教室裡的每個角落翻找起蜘蛛來。談到家中由她親手餵大的母豬病死,向民似乎並不難過,自顧自地玩得很開心。
雖然年幼,但向民往往承擔起家中很大一部分農活,以前家中的母豬一天得餵三頓,往往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割豬草,晚上放學回家依舊如此,自從母豬死後,她在家裡的活也少了許多。但說起死去的小豬娃時,獨自玩得興起的向民突然停了下來,跑回座位上埋下頭。看得出,對於死去的小豬,向民還是很有感情的。
探訪2
地點:麻城市順河鎮長沖村村小
父母打工,奶奶扛桌去報到
「兒子媳婦都在外打工,我不操心咋辦?」長沖村的汪奶奶提前做了準備,家裡一大一小兩個孩子的課桌老早都弄到了。
孫女汪涵今年6歲,已在村裡的教學點讀完了一年級,按照規定,二年級要到鎮上的中心小學去讀。因為離家太遠,需寄宿在校,每週回來一次。汪涵一年級用的舊課桌現在留給3歲的弟弟汪子旗用,奶奶從親戚家借來一張較新的給她。
記者看到,兩張桌子不光新舊不同,個頭也不一樣。汪奶奶說,新桌子是親戚家買的標準課桌,現在他家裡孩子大了,沒人用她就借了回來。舊課桌是汪涵爸爸上學的時候,家裡找木匠給做的,「她爸爸用完了又給涵涵的堂哥用了幾年,去年桌子又回到我們家,給涵涵用,她個子太小,我找人把桌子腿鋸了一截。」
「嘀鈴鈴……」早上7點整,汪家的鬧鐘準時響起。吵人的鬧鈴並沒有「喊醒」酣睡中的汪子旗,小傢伙今天要去村小的學前班報名,奶奶必須在8點以前叫醒他。
50多歲的奶奶爬上床,輕輕拍打著他胖乎乎的臉頰,喊了好一陣,小傢伙哼唧了兩聲,又睡著了。「旗旗,快起床,老師來了。」奶奶使出渾身解數,也沒能叫醒他。
此時,汪涵已經洗漱完畢,開始整理書包。上午她要先和奶奶一起把弟弟送到學校,沒有人送她去學校,鄰居大嬸家要送小孩到鎮子上讀書,順帶把她也捎上。
眼看著時鐘的指針一點點逼近8點,奶奶最後強行把汪子旗抱下床,小傢伙頓時哇哇大哭起來。奶奶管不了那麼多,弄來水給他洗臉,接著盛飯給他吃。
8點半,一切準備就緒。奶奶彎下腰,慢慢扛起二三十斤重的課桌,汪涵吃力地抱起板凳,皺著眉頭和奶奶一起朝學校走去。
汪家距離村小不過千米遠,一路上,汪子旗蹦蹦跳跳走在最前面,汪奶奶在中間每走幾步就要大喘一口氣,撐不住了,便將桌子放在地上休息一會,汪涵跟不上奶奶的步子,總是落在最後面。不到4分鐘的路程,她們連歇了3次。
實在借不到搬來茶几當課桌
記者隨同汪奶奶來到村小教學點,進入教室,一股刺鼻的蚊香味兒直撲而來。原來教室的窗子沒有玻璃,蚊蟲太多,老師只得在一個教室裡同時點上三四盤蚊香。
教室裡,共有9張課桌,高低大小各不相同,唯一的共同點就是破舊。3歲小男孩汪良的母親實在借不到課桌,便將自家的茶几搬到教室裡給孩子用。相比之下,5歲的汪子怡要幸運得多,她在這裡已經讀了一年的學前班,因為這學期要來續讀,課桌就一直放在教室裡。子怡的父母都在廣東東莞打工,汪爺爺和老伴在家裡照顧她。
「這張桌子用了24年了,她姑姑、爸爸和叔叔都用過,木頭做的,很結實。」汪爺爺說。
汪爺爺說,當年子怡的爸爸讀書的時候,村小還是一所完全小學,有六個年級和一個學前班,200多名學生,7位老師。雖然也是自備課桌,但課桌樣子大小基本是相同的。那是因為學校每年在開學通知書上都會註明,要求家長為學生準備桌椅,「上面還告訴了桌椅的尺寸,都得按照那個標準來做。」
但從1996年開始,村裡的學生越來越少,長沖村小的六年級被撤走,到了2008年,整個學校只剩下了一年級,且還是和學前班在一起的複式班。學生少了,原來每家每戶都有一套的桌椅被親戚們借來轉去,由於各村小桌椅標準不同,導致現在孩子們借來的桌子差異很大。
當天上午,在教室左後方的一個角落裡,村小唯一的老師兼炊事員向明秀正在給孩子們登記報名。到了中午12點,班裡一共來了8個孩子,其中5個是3歲-5歲的小孩,只能歸入學前班。學前班不在九年義務教育之列,一學期400元,餐費300元,保險費50元。一年級學生,免學費,只交餐費和保險費共350元。
登記報名的時候,有學生家長跟老師咕噥了幾句,意思是餐費比去年貴了一百多,能不能少一點。向老師很為難地拒絕了:「今年,大米油鹽醬都漲了價,多收的錢是保證孩子們吃好。要不然我就得自己貼錢,我一個月工資也才600元,也要生存養家,希望你們能理解。」
◇對比◇
不背課桌的代價
私立學校讀9年花掉十來萬
在長沖村,不願讓孩子背著課桌去上學的家長還有另外一種選擇,即送至麻城市內的私立中小學就讀。不過在那裡每年1-2萬的高額學費,不是每個農村家庭都能負擔得起。
14歲女孩汪涵算得上村裡唯一的「個案」。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她就被送到麻城市的一所私立小學讀書,直至今年初中畢業,前後花費近11萬元。
9月1日上午,汪涵的母親余杏紅將家裡的茶几搬到教室裡,給3歲的兒子當課桌,姐弟倆的讀書待遇可謂「天壤之別」。余杏紅說,丈夫汪安居曾在該小學當過兩年老師和兩年校長,後來迫於生活壓力下海打工、從商。「他讀書的時候成績很好,但是家裡窮,供不起,所以就把讀書的希望都寄託在閨女身上,花再多的錢都要培養她。」
汪涵一年級在麻城市博達私立小學讀書,每年花費1萬元左右。小學畢業後,汪涵又被送到市內的華英中學,這是一所半公半私的學校,一年下來所有開銷至少得1.5萬元。照此計算,汪涵9年間共花費10.5萬元。今年上半年,在初中升高中的考試中,汪涵沒能按照父母的意願考取麻城一中,而被市二中錄取。
「知道成績的那天,我跟她爸爸非常難受,為了培養她,我們花了那麼多錢,送她去好學校。唉……」當著女兒的面,余杏紅長嘆了一口氣,她還說,如果汪涵在二中不努力,將來考不上二本以上的大學,就不打算繼續供她讀書了。「她弟弟才3歲,我們沒那麼大能力都送到私立學校讀,先讓他在村裡念吧。」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