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蘋果公司昨日發布了新一代智能手機iPhone5。報導說,它與「前輩」的一個明顯區別就是顯示屏變大,機身更輕薄,且首次支持傳輸速度更快的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
牽腸挂肚那麼久,產品也更快、更大、更薄,因此毫不意外地,iPhone5「一面世」就點燃了全球果粉的瘋狂熱情,當然其中也少不了趨之若鶩、「賣腎」也要買的中國果粉。
但與果粉的狂喜相比,業界卻頗為失望。因為與iPhone4相比,期待已久的iPhone5仍帶有老產品的明顯影子,缺乏創新。
有人因此批評說,蘋果正在逐步褪去此前創新的光環,設計思路已從開創潮流變成隨流前行,新品發布也從顛覆性創新變成「修修補補」式改進完善。
都說喜新厭舊是人類的天性(男女均如此),易對熟面孔審美疲勞。但業界的失望,似乎與喜新厭舊、審美疲勞無關。實際上,iPhone5依舊出色,仍是目前最好的智能手機,業界失望體現的是擔憂,擔憂iPhone5因缺少創新而不能引領行業潮流,讓競爭對手縮小差距並趕超。
曾經,iPhone縱橫江湖無敵手,每年只發一款新手機就可掠走智能手機市場逾七成利潤,公司市值更飆升到6000億美元;現在,美國經濟學家樂觀估計,iPhone5肯定大賣,並「連帶美國經濟增長也平添幾分亮色」。表面看來,蘋果公司一片盛世圖景,但實際上,缺乏創新也暗藏隱憂,可能讓眼前的浮華成夢。
全球最好的智能手機、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尚且如此,中國國產手機及手機商,又該如何?
自上世紀90年代中國研發第一臺手機至今,國產手機走過了模擬—數字—智能三個時代,雖曾有過高速發展、「手機中的戰鬥機」之類短暫榮光,但國產手機一直也被視為雜牌手機、山寨手機,發展坎坷、歲月蹉跎、難見輝煌。
即便智能手機時代到來,為國產廠商帶來了翻身機會,但真要翻身絕非易事:
一是品牌弱小,不具競爭力。儘管2011年我國手機產量達11.3億部,名列世界第一,但單個品牌出貨量最多8000萬,而當年諾基亞銷量近4.2億部,iPhone也有9300萬部。
二是低質低價「只賺吆喝不賺錢」,發展之路越走越窄。低質低價的後果是毛利率低到僅10%左右,而蘋果手機接近50%。低價難以提升產品品牌形象,利潤低則難以加大研發,國產手機難以壯大。
不論品牌弱小還是利潤微薄,其根本原因,還是缺乏核心技術和創新,沒有核心競爭力,只能東施效顰、重面子沒裡子。資料表明,核心技術缺失、質量差、庫存巨大是困擾國產手機發展的「三座大山」。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曾說,中國錯失了前四次科技革命的機遇,在第五次科技革命(電子計算、信息網路等)中也只是跟蹤者,且是一個未取得優良成績的跟蹤者——這話用在國產手機的發展現狀上,可謂十分貼切。
白春禮還說,即將到來的第六次新科技革命,中國再不能與其失之交臂了。為了民族和國家的復興,如此高遠的目標,必須確立。但對於手機用戶已達10億的中國來說,繼續補第五次科技革命的課,自主創新,提高國產手機的核心技術,創立與手機用戶大國相匹配的全球知名手機品牌,讓中國人早日吃上自家種的「蘋果」,並從「追隨者」變「引領者」,也殊為緊迫。
都說「中國製造」要向「中國智造」轉變,但這需要一個行業一個行業腳踏實地做起。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