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蘇州女大學生穿漢服上課3年(組圖)

 2012-10-04 21:5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3
    小字


秦亞文


秦亞文行成人禮

在蘇大校園裡有一個姑娘,每日雲鬢輕挽,裙裾飄飛,身著漢裝,腳踏青鞋, 在來來往往上下課的學生人潮中顯得分外惹眼。這位「漢服女孩」名叫秦亞文,蘇大藝術學院大四學生,從大一至今,秦亞文堅持每天穿著漢服上課。漢服對她而言是平日裡的便服,是生活起居不可或缺的部分。

古裝劇裡邂逅漢服,從此一見傾心

上大學後,將漢服當日常生活的便服

回憶起幼年接觸漢服的零星記憶,秦亞文羞澀地告訴記者,古裝武俠電視劇是她結緣漢服的「媒婆」,當時年幼的她對漢服文化一無所知,但卻打心眼裡認同漢服的華美。自打記事時起,秦亞文便迷上了古裝劇,見她對古裝戲著迷,父親還戲稱她為「秦武俠」。隨著年齡的增長,秦亞文開始逐漸瞭解漢服背後詮釋的文化,儘管鍾情漢服,但初中階段受學校限制秦亞文一直未能公開穿著漢服。

「大學校園環境相對寬鬆自由,從上大學起,我才真正穿上漢服,將漢服作為自己日常生活的便服。」秦亞文從大一穿上漢服上課,一穿就是三年多,儘管大學氛圍相對自由,但惹眼的「穿越」打扮還是引來不少無端的猜測和指責。

據秦亞文介紹,因為漢服著裝,她曾多次和長輩辯論。秦亞文的父母起初以為女兒穿漢服只是圖個新鮮,後來發現她每日身著漢服,才知道女兒對漢服著了迷,從當初反對她的「另類」打扮,後來竟也慢慢接受理解,並給予支持。「現在父親有時在網上看到漢服相關資料,會第一時間發郵件給我。」家人的支持讓「漢服女孩」秦亞文有了堅強的後盾。

她三年裡組織十餘場漢服活動

身體力行喚起人們的漢服文化記憶

三年前,蘇大校園裡秦亞文是身著漢服第一人,也是唯一穿漢服的人,三年後的今天,秦亞文高興地告訴記者,蘇大已經有二十多個喜歡漢服的學生,她們偶爾也會穿漢服外出。秦亞文是蘇州漢服群的發起人,三年多時間裏,該群已經有近兩百人。秦亞文笑言,如今她有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漢服朋友,現在的她已經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大學期間,利用課餘時間秦亞文會舉辦各種活動,穿漢服展示,漢服文化講座等等。三年多下來,秦亞文已經辦過十餘場跟漢服有關的活動,參加過活動的人最初對漢服一知半解甚至誤讀誤解,之後便能真正瞭解到漢服之美以及漢服文化的深邃。

據秦亞文介紹,三年前她走在大學校園裡,身旁總會有同學指指點點,小聲嘀咕,現在這樣尷尬的情景已經很少出現。「不僅蘇州,其實全國各地都散落著熱愛漢服的人,每到一個地方,看到穿著漢服的人,就像看到親人,對漢服的共同愛好,一下子就拉近彼此間的距離。」秦亞文告訴記者,在全國各地,她都有志趣相投的漢服知己。

秦亞文介紹,她每日穿著漢服一方面是因為對漢服有著與生俱來的情愫,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過最外在的形式喚起人們對漢服的記憶,讓更多的人瞭解漢服,從而更好地體味漢文化的博大精深。

熱愛漢服也喜歡古典文化

去年還按古時女子成年禮節行「笄禮」

服裝是文化的載體,衣食住行更是「衣」字當先,秦亞文介紹,漢服始於黃帝直至宋明,其間有四千多年歷史,儘管各個朝代的漢服在造型上各有演變,但其中蘊含的文化意蘊卻幾乎始終如一。

四書五經,經史子集在漢服細節上都有體現,秦亞文舉例說,漢服上衣後背都有中縫,就是寓意中庸之道。漢服通常由領、襟、裾、袂等十部分組成,每部分都各有考究,不能隨意更改。「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秦亞文解釋,華夏之邦的由來與服裝大有淵源,而服裝則是禮儀最外在的呈現。

採訪中,秦亞文希望只提及其號「若兮」,「若兮」取自曹植《洛神賦》中描寫洛水女神「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二句。秦亞文對古典文學興趣頗深,自己取的字號都頗有底蘊。去年,二十歲的秦亞文按照古時女子成年禮節,在大學老師的見證下,行「笄(jī)禮」。

古時女子十五歲許嫁,行笄禮取表字。如果十五歲未許嫁,就後延到二十歲行笄禮。」秦亞文介紹,去年在二十歲那天,她搭了末班車,行了「笄禮」並在徵求父親同意下,自取表字。秦亞文自取表字「初塵」,「初」字正對她名中的「亞」字,「塵」是看得見的微小事物,對其名中「文以載道」的「文」字,寓意簡單踏實的生活。

秦亞文說,她身著漢服,行漢禮不在於想人人效仿,僅僅是為了讓更多人瞭解漢服,瞭解漢文化。

一套完整漢服有小衣、中衣、大衣三層

漢服是漢民族傳承了四千多年的傳統民族服裝,是最能體現漢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裝,是華夏禮儀文化的必要組成,通過四書五經、二十四史輿服志千年不變。漢服的每一個特點都可以在四書五經、二十四史、經史子集裡找到依據。從黃帝到明代的四千多年時間裏,漢民族憑藉自己的智慧和信仰,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漢服文化,發展形成了具有漢民族自己獨特特色的服裝體系——漢服體系。

漢服的基本特點是交領(胸前交叉)、右衽(上衣前襟向右掩),袖子寬大(與滿人、胡人、蒙古人適合騎射的窄袖相異),衣服寬大,要用繩帶系結,也兼用帶鉤等,又以盤領、直領等為其有益補充。結構上,漢服分為十個部分:領、襟、 裾、袂、袪、袖、衿、衽、帶、系。

一套好點的漢服至少600元前襟向左掩的一般不是漢服

此前有媒體報導,浙江永康麗州中學一位胡姓女生身著漢服上學被老師勸阻,一度在網上引發熱議。在「漢未央」從事漢服設計兼漢舞教練工作的王喬葉告說,目前市場上出售漢服的實體店非常少,網購一方面無法丈量尺寸,更重要的是網店參差不齊,一些店打著漢服的幌子在賣所謂的古裝,這些衣服其實有很多「硬傷」,根本不符合歷史,但現在很多影樓就在用這些山寨貨給客人拍照。

此外在價格上,買一套質量尚可的棉麻制漢服至少需要600-700元,而真絲漢服則要上千塊。

據東華大學服裝學院從事古代服飾研究的博士生高冰清介紹,漢服其實是一個籠統的稱謂,一般是指漢朝至明朝時期漢人服飾的總稱,但不同時期的裝束樣式有較大差異。

目前,市場上有不少製作、出售所謂漢服的小店,但其中一些衣服的前襟開向左側,顯然是不符合歷史的山寨貨。高冰清告訴記者,歷史上一些遊牧民族的衣領是左襟,漢族一直多是右襟。

韓服、和服皆源於漢服

韓服基本學自中國,史書上記載「服制禮儀,生活起居,奚同中國」。唐代時,新羅與唐朝交往甚密,服飾特點幾乎與唐朝無異,李氏朝鮮中期以後的韓服,特別是女服,向高腰襦裙發展,後來演變成上身很短窄的襖和下身很蓬大的裙,同漢服區別逐漸增大,但官服、朝服、宮廷重要禮服等,仍一直保留較多漢服制度。

和服又稱為吳服。日本奈良時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團來到中國,獲贈大量朝服。這批服飾光彩奪目,在日本大受歡迎。次年,天皇下令,日本舉國上下穿模仿隋唐式樣的服裝。

来源:揚子晚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