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中國人認為,中國仍然非常貧困、弱小、並遭人欺侮,所以不可能欺負其它國家。
英國《金融時報》週一(24日)刊登該報駐北京記者吉密歐的文章,題為「愛國主義教育扭曲了中國人的世界觀」。
文章開篇說,一名21歲的中國人蔡洋在今年9月的反日示威活動中用自行車鎖毆打一名開豐田車的同胞後被捕,他媽媽試圖為兒子的行為辯解。
蔡洋的母親說:「學校一直向學生灌輸這樣的觀念,那就是日本是個邪惡的民族。而這些日子你一打開電視機,大多數節目和連續劇都是抗日故事,你怎麼能不恨日本人呢?」
雖然蔡洋的毆打對象不是日本人,而是一名50多歲的中國人,但撇開這一點,蔡洋母親的話有相當的道理。
新愛國主義運動
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以及前蘇聯與東歐社會主義陣營解體,讓中國最高領導人得出結論,中國應該加強對共產主義信仰的教育,因此發起一場延續至今的新的愛國主義教育運動。
《金融時報》文章的作者說,有選擇的講述歷史,強調外國侵略者侵佔中國領土時的凶狠殘忍,對中國統治者的錯誤缺點避而不談,是為了用遭受西方侵略的歷史,來培養年輕人的民族主義精神。
這一輪新的思想教育運動,用反抗外國侵略的愛國主義運動,替代了以前共產黨奪取天下時進行的階級鬥爭為主的思想教育運動。
在目前中國與多個鄰國間的關係持續緊張的情況下,令人不解的問題之一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看法,與中國從最高領導層到草根老百姓如何看自己,這兩者之間是互不聯繫的,甚至截然不同的。
在世界其它國家眼中,中國是一個強大到令人害怕的國家,它時常會欺負弱小國家;但在許許多多中國人的心中,他們認為中國仍然非常貧困、弱小、並遭人欺侮,所以不可能欺負其它國家。
中國人年輕人受的教育是,他們的祖國永遠熱愛和平,沒有擴張的野心,但縱觀中國的歷史,就在並非很久前的1979年,中國和越南就因為邊界糾紛爆發戰爭。
中日衝突風險增大
文章說,很長時間以來,中國一直在推行把周邊國家納入它自己的軌道的政策,事實上除了朝鮮和巴基斯坦之外,幾乎所有該地區的重要國家都與中國有領土爭端。
與中國領土爭端最激烈的是二戰期間侵佔中國的日本,尤其在今年9月日本對釣魚島國有化之後,兩國的關係持續緊張,導致本月的日本大選中,強硬派獲得壓倒性勝利,也使得過去不可想像的中日局部衝突具有可能。
在中國官員和普通民眾當中,戰爭之說流傳頗廣。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是,一場「有限的戰爭」對中國政府有利無害。中國政府可以通過這樣一場戰爭顯示其決心,並鞏固國內對習近平領導的新一屆政府的支持。
也有少數人認為中日間不會發生武裝衝突,因為美國被中東局勢拖累,國內經濟仍然處於危機狀態,現在只是個「紙老虎」,所以如果中國從日本手中奪取幾個無人居住的小島,華盛頓不會出手干涉。
回到蔡洋的案子,《金融時報》文章的作者說,國際社會無法改變中國的教育制度和中國人根深蒂固的世界觀,但作者指出,外國領導人至少應該瞭解中國領導層和老百姓對他們自己國家和外國人的看法與心理。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