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方忠謀文革中因「攻擊毛主席,為劉少奇翻案」等罪名被殺害(網路圖片/看中國配圖)
近日來,連續兩起與文化大革命期間血案有關的司法訴訟引起了公眾的關注。
在「反右」、「大躍進」、「文革」等發生在中共建政前三十年的不幸歷史漸行漸遠,而新的中共核心班子以「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重建意識形態根基的當下,中國當代歷史的記憶和解讀仍非單純的學術問題,而是關涉到體制合法性和中國社會未來方向的重大選擇。
據財新網的報導,2月20日下午,安徽省蚌埠市中級法院審理了一起與文革歷史有關的行政訴訟案,當天,此案進行二審,但未當庭宣判。
安徽人方忠謀在文革中因「攻擊毛主席,為劉少奇翻案」等罪名被殺害。當年舉報母親的紅衛兵兒子張紅兵,如今申請認定方忠謀墓為文物,未獲固鎮縣文廣局同意,引發行政訴訟。
此外,2月18日,浙江瑞安法院刑庭法官開庭審理了八旬老漢邱某於「文革」時期故意殺害醫生洪某一案,該案由於嫌疑人年事已高,法官遂「上門」開庭,該案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瑞安法院未作當庭宣判。
當地媒體報導說,1967年「文革」時期,溫州醫生洪某因被疑為「探子」,當時群眾武裝組織成員指派邱某,用麻繩將其勒死。為埋屍方便,邱某用鋤銖搗斷屍體下肢,後埋入坑中。2012年7月,離家數十年的邱某在瑞安被抓捕歸案。
該案的血腥情節,也喚醒了網路上文革時期的政治暴力記憶和歷史討論。
財新網對張紅兵起訴固鎮縣文廣局的行政訴訟前因後果做了報導。
張紅兵的母親方忠謀,曾用名方忠模,1949年2月參加中共軍隊,任衛生員、護士,後轉業,1965年任蚌埠市固鎮縣醫院門診部副主任。
文革開始後,方忠謀的丈夫被定為走資派,遭到戴高帽、挂黑牌的遊街批鬥,方忠謀多次被拉上陪鬥,其女兒在紅衛兵串聯中病死。在之後的「清理階級隊伍」運動中,方忠謀被扣上「特務嫌疑」「地主分子」的帽子進行長期隔離審查和批鬥。
張紅兵回憶,1970年2月13夜晚,在他的家庭裡對「文化大革命」等問題進行辯論時,方忠謀明確地表示支持為劉少奇等人「翻案」,並批評毛澤東以及對其的個人崇拜。
當夜,方忠謀被丈夫和兒子張紅兵舉報,方隨即被縣軍管組羈押,第二天被縣革委會以「攻擊毛主席,為劉少奇翻案」等定罪,隨後經安徽省革命委員會核心小組批准,被判處死刑,1970年4月11日被槍決。
78年後,方忠謀「現行反革命」案被認定為冤案,方忠謀獲平反昭雪。而當年的中學生「紅衛兵」張紅兵也開始反思和懺悔。
1982年,張紅兵及其親屬在確認方忠謀遺骸掩埋地的大致位置後,向當地生產隊購買了這塊土地,作為方忠謀永久性墓地,張紅兵在保護墓地過程中萌生為其母親墓地申請省級不可移動文物想法。
張紅兵認為,如果將其母親墓地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既可以使墓地得到保護,也是文革歷史的一個見證。這一努力,也是現已年近60歲的他,為自己在文革中的作為深刻懺悔的行動之一。
即便是現在,仍有許多網友指責張紅兵是殺死其母親這一人倫慘劇的直接凶手,「不可諒解」,但也有網友認為,張固然應當承擔道德譴責,但更應反思的是因言治罪的極權體制。
張學兵自2011年開始,向安徽省文物局、蚌埠固鎮文廣局等機關開始申請將其母親的墓地,確認為不可移動文物,但均被拒絕。
張學兵此後以程序、實體等多個理由,將固鎮文廣局訴至當地法庭,屢訴屢敗。
2月20日,此案二審開庭,庭審持續了約兩小時,張紅兵和被上訴方代理律師出庭參加了庭審,雙方均未提交新證據,法庭未當庭宣判。
中共建政六十年來,前三十年曆經「肅反」、「反右」、「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政治受難者以及因飢荒而成餓殍等非正常死亡人數,以最保守的估計也超過千萬,而因為思想和言論被處決的,則是這些政治悲劇中最為可悲的一幕。
文革結束後的1981年,中共在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所謂「宜粗不宜細」的原則,對前三十年的苦難歷史匆匆做了封印,但對文革的定性「十年動亂」、「十年浩劫」 仍十分嚴厲。
89之後,中國社會對文革極權的反思越來越淡化,在胡溫體制下,對前三十年的歷史研究和文學表現越來越敏感,尤其是李長春主管意識形態後,對文革的反思和研究基本成為禁區,中共新掌權的習李體制,對歷史問題則仍延續了前任的實用主義的做法。
1月5日,十八大後新進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學習中共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中共新任黨魁習近平罕見地談及歷史問題。
習近平強調,「道路問題是第一位的問題,道路是黨的生命。」對中共建政後的歷史解讀問題,習近平說,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雖然「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
習近平強調,「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
習近平對歷史問題的說法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揚經驗,吸取教訓。
習的說法,雖然表面上看是各打五十大板,所謂不能相互「否定」,既不允許以文革否定改革開放,打擊了極左派,但更重要的是,否定前三十年的政治極權暴力,也給出了否定的答案,至少在官方層面關上了反思的大門。
學者丁冬接受財新網採訪時認為,作為文革遇難者的後人,張紅兵申請將其先人墳墓作為文物加以保護,是其行使公民的正當權利;方忠謀案具有典型意義,更多的類似的個案還沒有進入公共視野。
根據他的估算,文革非正常死亡人數很多,由于思想和言論而被判處死刑的估計不超過千人。他呼籲,民間保護「文革」記憶的努力,理應受到官方的善待。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