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如何向朋友索畫(圖)
向畫家索畫,是文士間的雅舉,常常見之於吟誦。明初詩人徐貴為友人畫《溪山圖》,高啟據畫意題上一詩:
滿壑春陰滿澗苔,茶煙起處薜帷開。
山童頻報敲門客,總為催詩索畫來。
明·徐貴《溪山圖》
劉道醇《五代名畫補遺》也有過這樣一則以詩索畫的記載:
時鄴都青蓮寺沙門大愚,嘗乞畫於浩,寄詩以達其意,曰:
六幅故牢建。知君恣筆蹤。
不求千澗水,止要兩株松。
樹下留盤石,天邊縱遠峰。
近岩幽濕處,惟藉墨煙濃。
大愚和尚根據自己的審美情趣,大體構想了畫面具象和畫境,寫成詩,寄給畫家荊浩,以詩乞畫。荊浩便依據他的詩意,也參照了自己的審美理想,畫成一幅山水圖贈給大愚,並題詩一首,闡發自己的構思立意及運筆用墨的匠心,以回答大愚,這首《畫山水圖答大愚》云:
恣意縱橫掃,峰巒次第成。
筆尖寒樹瘦,墨淡野雲輕。
岩石噴泉窄,山根到水平。
禪房時一展,兼稱苦空情。
首聯,荊浩告訴大愚,我滿足你的請求,手執畫筆,恣意揮掃,頃刻間便畫成無數峰巒。頸聯,寫出自己運筆、用墨的技法。畫家用尖筆畫樹木,形如古篆家,細瘦而生寒意,用淡墨暈染野雲,顯得輕盈多姿。頷聯形容畫面岩石噴泉的形狀,「窄」指岩泉細小湍急,回應大愚的「不求千澗水」的藝術要求;「平」,指岩石到水邊呈闊平之狀,回應大愚的「近岩幽濕處」的詩意。最後兩句,點明贈畫心意,意謂我畫這幅山水圖贈給你,讓你在禪房裡不時展玩,你可以在畫境裡領悟到清空閑適的情思,這與你苦修參禪、四大皆空的心情完全是一致的。詩的結穴處,仍然落在詩題「答」字上,回應大愚乞畫的心意。劉道醇記載大愚乞畫的本事,生動地敘述了詩人和畫家的心靈和藝術交流,尤其是畫家荊浩,不僅用「畫意」回應了大愚的請求,更用「詩情」補出自己作畫的匠心和贈畫的良好願望,與大愚進行了一次充分的對話,也生動地體現出詩畫融合、滲透的藝術規律。
以詩索畫的習俗在詩壇、畫苑屢見不鮮。唐代有一位畫家崔山人,善畫浙江天台山百丈崖瀑布。李白聞名後,欣然作《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圖》,乞崔山人贈畫,詩云: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開。
龍潭中噴射,晝夜生風雷。
但見瀑泉落,如潨雲漢來。
聞君寫真圖,島嶼備縈迴。
石黛刷幽草,曾青澤古苔。
幽緘倘相傳,何必向天臺。
這首詩分為三個層次,前六句就百丈崖瀑布的景觀著筆,寫真瀑布。中四句寫崔山人的瀑布圖,由「聞君寫真圖」句推斷,知李白並未見過此圖真跡,只是聽別人描述、稱道過崔山人的瀑布圖,詩人由此引發極大的興趣,動了求畫的念頭,寫下本詩,以詩代柬,請求崔山人贈畫。本詩藝術構思的基本特徵是,由真瀑布而及於瀑布圖,又由瀑布圖引出求畫的意念。孔壽山《唐朝題畫詩注》評本詩:「先是描寫瀑布圖繪畫之妙,最後提出自己求圖之意。」這個說法,還可以商討。
晚唐有位畫家,叫溫處士,不知其名,善畫鷺鷥。鄭谷聞其名,寄詩以求畫,乞畫詩名為《溫處士能畫鷺鷥以四韻換之》:
昔年吟醉繞江蘺,
愛把漁竿伴鷺鷥。
聞說小毫能縱逸,
敢憑輕素寫幽奇。
涓涓浪濺殘菱蔓,
戛戛風搜折葦枝。
得向曉窗閑挂玩,
雪蓑煙艇恨無遺。
前兩聯,詩人告訴畫家,昔年自己喜愛伴著鷺鷥釣魚,現今聽說你的花鳥畫風格縱逸,敢請你在絹素上畫一幅幽奇的景色。頷聯,詩人提出了鷺鷥圖的背景要求:細細的水波飛濺在已經枯萎的菱蔓上,戛戛的微風吹折了蘆葦的枝幹。最後兩句說,如果能將你的花鳥圖掛在曉窗賞玩,那麼,我的穿雪蓑、坐煙艇的隱士生活便沒有遺憾了。言外之意,求你作畫。說得很婉曲。
宋代辛棄疾作《念奴嬌•戲贈善作墨梅者》詞,上闋盛讚女畫家善書墨梅的藝術成就;下闋向她提出了作「三友圖」的請求:「松篁佳韻,倩君添作三友。」辛棄疾欣賞的是墨梅圖,但他不滿足於此,希望畫家再添上「松」、「竹」,畫出一幅「歲寒三友圖」。
查為仁《蓮坡詩話》記載一則越僧以詩向瀋周索畫的故事(顧元慶《夷白齋詩話》、宋長白《柳亭詩話》亦有相似的記載):
越僧索畫於瀋石田,寄詩云:
寄將一幅剡溪籐,江面青山畫幾層。
到斷崖泉落處,石邊添個看雲僧。
石田欣然,畫其詩意含之。
從詩意看,越僧是個作畫的人,他的索畫詩,向畫家提示了構思意圖,包括立意、取勢、經營位置、畫的形神氣韻等,甚至連自己的情思、審美意趣也顯示給畫家,以便石田揮毫。詩句中又隱含著王維《終南別業》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意境。瀋周看詩後很高興,「畫其詩意」,他的藝術再創造活動中,包含著詩情與畫像的互相融通、詩藝美與繪畫美互相轉換的審美特徵。
綜觀索畫詩,有一個共同的藝術特徵,詩人先構想好所求畫作的題材、內容、布局、畫境,再寫出索畫詩;畫家根據詩意作畫,實現詩境到畫境的多次轉化和融合,形成一系列融通詩畫的獨特審美活動,引領人們進入更為精妙的審美世界。